第六桥头,四望里、水青山绿。
柳荫下、幔舟舣岸,管笙低蹙。
过雨晓移东岭尽,清钟午度西林曲。
趁红裙、同拜岳王祠,闲追逐。双熊仗,排花谷。
交螭字,横荒麓。启玉函珠玺,凤鸾飞簇。
漫道明湖春去久,听子规、尚叫南枝木。
痛玉毫、散写作南枝,枝枝矗。
第六桥头,四望里、水青山绿。
柳荫下、幔舟舣岸,管笙低蹙。
过雨晓移东岭尽,清钟午度西林曲。
趁红裙、同拜岳王祠,闲追逐。双熊仗,排花谷。
交螭字,横荒麓。启玉函珠玺,凤鸾飞簇。
漫道明湖春去久,听子规、尚叫南枝木。
痛玉毫、散写作南枝,枝枝矗。
这首《满江红·其二》是清代词人毛奇龄的作品,描绘了在第六桥头游览时的情景。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绿柳轻柔,幔舟停泊,管笙低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闲适的氛围。雨后初晴,晨钟悠扬,词人与友人一同前往岳王祠祭拜,体现了对忠臣岳飞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追思。
接着,词人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双熊仗、花谷、交螭字和横卧的荒麓,以及开启的玉函和珠玺,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历史的厚重。虽然春天已逝,但子规鸟的叫声仍唤起人们对春天的记忆,同时也暗示着时光流转,人事变迁。
最后,词人感慨万分,以“痛玉毫、散写作南枝,枝枝矗”收尾,表达了对南宋王朝衰落的哀痛,以及对岳王祠中遗物的深深怀念,寓意着对忠诚与历史遗迹的深深敬仰之情。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富有历史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