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晓莺低唱。豆荚初娇。小姬一色绿裙腰。
迢迢幂野桥。悲歌杨恽家居久。三杯后。
惯种南山豆。豆花棚下月毵毵。溪南闲寻渔叟谈。
陇上。晓莺低唱。豆荚初娇。小姬一色绿裙腰。
迢迢幂野桥。悲歌杨恽家居久。三杯后。
惯种南山豆。豆花棚下月毵毵。溪南闲寻渔叟谈。
这首《河传·豆荚》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词中以“陇上”开篇,点明了地点为广阔的田野,清晨的黄莺低吟浅唱,营造出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豆荚初娇”,细腻地描绘了豆荚在晨光中的娇嫩与生机,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充满了生命力。
“小姬一色绿裙腰”,通过一位穿着绿色裙子的小女子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色彩和活力,同时也暗示了劳作与生活的和谐共存。随后,“迢迢幂野桥”,描绘了远处田野上的桥梁,与前文的“陇上”相呼应,展现了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
“悲歌杨恽家居久”,借用历史人物杨恽的故事,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远离尘嚣的追求。这里的“悲歌”并非真正的悲伤,而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接下来,“三杯后。惯种南山豆”,描述了农人在酒后的轻松状态中继续劳作的情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最后,“豆花棚下月毵毵。溪南闲寻渔叟谈”,将画面拉近,描绘了豆花盛开的棚下,月光如丝般细长,与溪南的渔翁交谈的场景。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诗意,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河传·豆荚》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中国古代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人们对自然和劳动的热爱与尊重。
非石亦非木,非青亦非绿。
山中铜龙鱼,云是稚川畜。
东坡昔时见,鱼一而龙六。
何时益八龙,灵怪惊俗目。
嗟哉古铜仙,化身同一哭。
南汉昔铸时,铜光九天烛。
不知谁负去,得毋见可欲。
惟有金佛身,至今守群秃。
趺坐金莲花,冷阅人世速。
明月飞上天,慎哉保尔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