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舛驳承讹久,新义支离折衷难。
孔墨达观无异道,触蛮角立有争端。
壁中科斗经传写,瓮里醯鸡味笔残。
老子暮年亲勘破,束书阁上不须看。
古书舛驳承讹久,新义支离折衷难。
孔墨达观无异道,触蛮角立有争端。
壁中科斗经传写,瓮里醯鸡味笔残。
老子暮年亲勘破,束书阁上不须看。
此诗深含哲理,言语间流露出对古籍研读的困惑与思考。"古书舛驳承讹久"表现了诗人对于古书传抄过程中的错误和混乱感到无奈;"新义支离折衷难"则反映出在理解和阐释这些古文时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接着两句"孔墨达观无异道,触蛮角立有争端"表明儒家(孔子)与墨家(墨子)的学说虽各自成体系,但在实践应用上却容易引起争议。
诗中随后提到的"壁中科斗经传写"和"瓮里醯鸡味笔残"则描绘了古籍的珍贵与易逝,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最后两句"老子暮年亲勘破,束书阁上不须看"透露出诗人在晚年对于这些学问的深刻理解和超脱之态,似乎在说,即便是珍贵的典籍,也不必过于执着。
整首诗流露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以及对待世间万物持一种平常心去看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