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王遗像黯承尘,已事空悲五裂身。
百二山河销赤炬,八千子弟走青燐。
好寻鬼母挥馀泪,自有狮儿作替人。
王气东南来尚早,不须亭长在江滨。
愤王遗像黯承尘,已事空悲五裂身。
百二山河销赤炬,八千子弟走青燐。
好寻鬼母挥馀泪,自有狮儿作替人。
王气东南来尚早,不须亭长在江滨。
这首诗《乌江吊项羽》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项羽的追思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末路的同情与对历史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愤王遗像黯承尘,已事空悲五裂身”开篇即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描绘了项羽的悲剧命运。项羽作为一代枭雄,其遗像在尘埃中黯淡无光,暗示了他辉煌事迹的消逝。而“五裂身”则暗指项羽自刎乌江,身死国灭的凄凉结局,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壮志未酬、英魂陨落的深切哀悼。
颔联“百二山河销赤炬,八千子弟走青燐”进一步描述了项羽失败的惨烈场景。百二山河象征着楚国的广阔疆土,然而在赤色的火焰中化为灰烬;八千子弟则是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的勇士,如今却四散奔逃,犹如青色的火焰在风中摇曳,预示着楚军的溃败与项羽的孤立无援。
颈联“好寻鬼母挥馀泪,自有狮儿作替人”转而想象项羽临终前的情景。鬼母可能是指传说中的鬼神或项羽的母亲,诗人设想项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或许会向母亲表达遗憾与不舍,挥洒最后一滴眼泪。同时,“自有狮儿作替人”则暗示了项羽虽死,但他的精神和事业将由后来者继承,如同狮子一般勇猛,继续为理想奋斗。
尾联“王气东南来尚早,不须亭长在江滨”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趋势的洞察。虽然项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但仍有希望之光在东南方升起,暗示着新的英雄或将涌现。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无需过分哀叹项羽的不幸,因为历史的车轮将继续前行,新的时代和英雄即将来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深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项羽及其时代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