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却腮红,愁消黛绿,病中辜负年光。
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
空教赢得春光好,到如今、怕说春长。
又何须、药驻红颜,衣斗新妆。
惊回一枕当年梦,问儿家往事,说也堪伤。
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
啼痕镇日萦罗帕,尽由它、湿透鸳鸯。
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
瘦却腮红,愁消黛绿,病中辜负年光。
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
空教赢得春光好,到如今、怕说春长。
又何须、药驻红颜,衣斗新妆。
惊回一枕当年梦,问儿家往事,说也堪伤。
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
啼痕镇日萦罗帕,尽由它、湿透鸳鸯。
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
这首《高阳台·病起》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病愈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词中运用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瘦却腮红,愁消黛绿”,开篇即以女子病后的身体变化,暗示其内心的痛苦与忧愁。腮红消瘦,黛眉褪色,不仅描绘了外在形象的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她因病而产生的精神负担。
“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春天的明媚景象与女子的病体形成对比,花香虽美,却难以驱散她心中的愁绪。这句通过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物心境的落差,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空教赢得春光好,到如今、怕说春长”,表达了女子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恐惧。她害怕提及春天的漫长,似乎是对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惊回一枕当年梦,问儿家往事,说也堪伤”,词人通过梦境的回忆,将读者带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她询问着过去的往事,却发现那些记忆充满了悲伤,无法言说的痛楚。
“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芳草的生长与池塘的碧绿,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与女子的个人命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她面对时光流逝时的无力感。
“啼痕镇日萦罗帕,尽由它、湿透鸳鸯”,通过描述女子每日擦拭泪水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她的哀伤与孤独。泪水不仅湿透了罗帕,甚至仿佛浸透了鸳鸯,暗示了她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最后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将女子比作身如春蚕、心似秋霜,形象地表达了她生命的脆弱与内心的寒冷。春蚕终将化为蛹,而她的心却如同秋天的霜一样冷硬,暗示了她对未来的悲观与绝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在病愈后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展现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状态。
落落芗城二老翁,白须遥映菊英中。
交成晚节人弥淡,吟到寒花句亦工。
灌溉已欣分绮色,扶持还藉挹芳丛。
吾徒素爱凌霜质,相对应知臭味同。
九日东篱采落英,白衣遥见眼能明。
向令自有杯中物,一段风流可得成。
三更欲眠灯挂壁,被冷何曾双脚直。
西风一夜枕边鸣,令我下床三叹息。
君莫悲秋且自悲,朱颜白发来相随。
天公造作悲欢事,要令百岁如狂痴。
达人大观无不可,岂合坐受天公欺。
我惭无处看明月,一掌荒庭秋草没。
去年忆上黄神山,笑看万里清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