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杏树》
《杏树》全文
明 / 饶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一株文杏当庭心,绿叶层层满院阴。

隐却青虫无觅处,时招黄鸟弄佳音。

风来静听多清响,雨过閒看自豁襟。

顾盼此君增雅兴,祇忧秋色暗相侵。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杏树在庭院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杏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首句“一株文杏当庭心”以“文杏”点明了树种的美丽与高雅,同时“当庭心”则暗示了其在庭院中的核心地位,仿佛是庭院的灵魂所在。接着,“绿叶层层满院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杏树茂密的叶子遮蔽了庭院的阳光,营造出一片清凉与宁静的空间。

“隐却青虫无觅处,时招黄鸟弄佳音”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了杏树的高大与枝繁叶茂,使得小虫难以藏身;另一方面,又通过招引黄鸟前来,展现了杏树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它对周围生态的贡献。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传达了听觉上的愉悦,黄鸟的歌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动听的旋律。

“风来静听多清响,雨过闲看自豁襟”则是对杏树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不同风貌的描绘。风吹过时,杏树的叶片发出清脆的声音,让人心情愉悦;雨后,杏树显得更加清新脱俗,让人感到心灵的舒畅。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顾盼此君增雅兴,祇忧秋色暗相侵”表达了诗人对杏树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欣赏着杏树的雅致之美,同时也担心随着秋天的到来,杏树的繁华将逐渐消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杏树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饶相
朝代:明

饶相(一五一二 — 一五九一),字志尹,号三溪。大埔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进士,授中书舍人。晋户部员外郎,监山东、河南漕运。二十二年,以诖误谪无为州判官,署州事。二十四年调任兖州判官,迁淮阳郡丞。二十八年,擢南昌知府。三十二年,升饶州兵备、江西按察副使。寻乞归养,家居三十馀年,卒。著有《三溪先生文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猜你喜欢

落花怨

春风开花花满枝,春雨落花花作泥。

飘红堕白不解惜,裁青剪翠空如迷。

莫嫌花飞春去早,第恐春归人易老。

狂蝶无心恋故枝,游蜂有意穿芳草。

江上行人去不归,闺中少妇泪沾衣。

春愁萦人无远近,燕子不来花落尽。

(0)

春兴

毵毵烟柳早莺啼,唤起春风送杖藜。

花映前川红远近,草迷长路绿高低。

流光冉冉增惆怅,往事悠悠倦品题。

安得一尊长在眼,夕阳林下醉如泥。

(0)

寒食客秦淮忆旧

去年寒食长途客,桃花落尽梨花白。

今年寒食客秦淮,杏花李花无数开。

东风凋残白羽箭,落日独倚黄金台。

缁尘萧骚吹病目,破帽乌靴泥漉漉。

藜杖东山吊谢安,怅望飞云仰天哭。

凄凉心事更谁怜,绿绮可以调丝弦。

子期已矣伯牙死,高山流水空荒烟。

王孙不归芳草暮,解衣酟酒驱愁去。

谁言一醉可销愁,酒入愁肠肝胆露。

便拟扬帆析木津,仍期挂剑扶桑树。

志士长怀沟壑忧,功名百岁等浮沤。

雨晴浪暖河豚上,载酒沧江弄钓舟。

(0)

舸斋诗

人生穹壤间,有若虚舟浮。

所贵宦海中,济人阐深谋。

乘风破巨浪,击楫横中流。

丈夫足壮怀,志士多隐忧。

夫君抱长材,峨峨万斛舟。

眼空江海天,胸蟠云梦秋。

斋居以舸名,纪我万里游。

开窗山历历,推户风飕飕。

流水绕门前,嘉树森屋头。

依稀剡溪曲,髣髴湘水洲。

携杖动兰桨,哦诗间棹讴。

时来奔走憩,庶以清心眸。

人生有用舍,行舟有去留。

野渡横岂久,巨川济须舟。

鸡鸣独起舞,云海何悠悠。

(0)

送宣掾李伯鲁北上

忆昔君家先柱史,肮脏不与世低昂。

春秋千古寸心赤,风雪十年霜鬓苍。

丹穴之雏有文章,早陪时髦歘高翔。

东行吴会西江湘,鹭车所历飞秋霜。

崎岖五岭求盗使,何能慁君此彷徨。

英英大阃殿南服,淮海襟带环其疆。

幕中芙蓉白日静,笔下玉蕊春风香。

三年笑谈此日别,别意已觉随飞樯。

莺啼冥冥江树绿,雁去漠漠河流黄。

天街析木霄汉上,列宿清润垂光芒。

君家世德理必复,君今升矣我所望。

人生变化安可量,人生变化安可量。

(0)

散怀

雁飞久绝故人书,路左难迂长者车。

夜永灯昏频起坐,晓来发薄不胜梳。

玉珂金钥薇垣梦,野月溪云竹石居。

自笑吾生无定迹,半如仕宦半樵渔。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