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烟,桃花雨,柳花风。愁中过、偏觉匆匆。
姊归何意,不教春色驻帘拢。
妆成无事,朱栏外数尽残红。
笛床閒,琴床冷,绣床委,笔床封。却都为、玳瑁床空。
银床新汲,辘辗更觉似心中。
春归何处,偏难道、郎处方浓。
杏花烟,桃花雨,柳花风。愁中过、偏觉匆匆。
姊归何意,不教春色驻帘拢。
妆成无事,朱栏外数尽残红。
笛床閒,琴床冷,绣床委,笔床封。却都为、玳瑁床空。
银床新汲,辘辗更觉似心中。
春归何处,偏难道、郎处方浓。
这首《金人捧露盘·闺情》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独处闺房的细腻情感与思绪。
开篇“杏花烟,桃花雨,柳花风”,以自然界的春景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杏花、桃花、柳花,这些春天的象征物,不仅渲染了季节的变换,也映射出女子内心的微妙变化。烟、雨、风,细腻地描绘了春日特有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女子情感的朦胧与飘忽。
接着,“愁中过、偏觉匆匆”一句,直接点出了女子内心的愁绪。她感到时光流逝之快,仿佛在不经意间,春天便匆匆而过,这不仅是对自然季节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无奈与感伤。
“姊归何意,不教春色驻帘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女子似乎在责问姐姐为何不让春色停留,表达了她希望留住美好时光、留住青春的渴望,但又无奈于现实的无情。
“妆成无事,朱栏外数尽残红”描绘了女子独自一人时的消遣与思考。她精心打扮,但内心却无事可做,只能数尽朱栏外的残花,这既是对外在自然景象的观察,也是对内心情感的自我反思。
后半部分转而描写室内场景,“笛床闲,琴床冷,绣床委,笔床封”,通过一系列静谧的物品,如闲置的笛子、冰凉的琴床、堆满灰尘的绣床和被尘封的笔床,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些物品的闲置与尘封,象征着她生活的乏味与内心的空虚。
“却都为、玳瑁床空。银床新汲,辘轳更觉似心中”将情感推向高潮。玳瑁床的空寂与银床汲水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视觉上的空旷,后者是听觉上的寂静,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银床汲水的声音仿佛在她心中回响,加重了她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最后,“春归何处,偏问道、郎处方浓”将情感推向极致。女子在询问春归何处的同时,也在追问自己的心上人何时归来,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期待,以及面对离别的无奈与痛苦。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日里的孤独、愁思与对爱情的渴望,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董以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