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鲤来鸿意愈真,红情白话语推陈。
偶因小恙停书札,便尔多心疑鬼神。
风露通宵驰远道,江山绝代速伊人。
秣陵草草还离别,旋悔辛劳苦病身。
去鲤来鸿意愈真,红情白话语推陈。
偶因小恙停书札,便尔多心疑鬼神。
风露通宵驰远道,江山绝代速伊人。
秣陵草草还离别,旋悔辛劳苦病身。
这首诗《凤吹二十四首(其十二)》由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诗中描绘了深情与思念交织的情感世界,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去鲤来鸿意愈真”,以鱼传书的传统意象开始,暗示了远方的思念与期待,而“来鸿”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真实与深切。接着,“红情白话语推陈”一句,运用色彩对比和语言的比喻,表达了情感的丰富与变化,如同红白相间的言语,既有热烈也有冷静,不断推陈出新。
“偶因小恙停书札,便尔多心疑鬼神”两句,揭示了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小挫折,如何引发了对远方亲朋的过度担忧与猜疑,体现了情感的敏感与脆弱。
“风露通宵驰远道,江山绝代速伊人”则将情感的渴望与追求具象化为穿越时空的行动,仿佛风露之夜的旅程,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尽快抵达心之所向之人。这里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情感体验,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秣陵草草还离别,旋悔辛劳苦病身”两句,以秣陵(今南京)为背景,描述了匆匆相聚后又不得不面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对过去辛勤劳累、身体不适的后悔,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与复杂的人性探索,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女性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江南春暮,看麦枯蚕老,故乡风物。
缟袂青裙桑下路,笑动斜阳村壁。
鹅鸭比邻,牛羊日夕,父老头如雪。
桑麻旧语,宁论汉庭人杰。
谁办草草杯盘,朱樱绿笋,逸兴尊前发。
冉冉年华吾老矣,目送孤云明灭。
拾穗行歌,摘瓜抱蔓,此事真毫发。
逢君轰饮,与吾唤取明月。
东湖浸南麓,北荡带西山。
其中大有佳处,元不减商颜。
上有雁峰千叠,下有龙滩百曲,别是一人寰。
昨夜雨新过,流水到花间。一张琴,一壶酒,伴渠闲。
诗成真宰应妒,万象入嘲讪。
北海尊罍依旧,东里杖藜无恙,未放鬓毛斑。
吾亦秣吾马,不怕路盘盘。
涨西湖、半篙新雨,曲尘波外风软。
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
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
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
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
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
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送水天远。
花落楚江流,过西山、雨涨渔村无路。
双浆载愁来,苹沙外、惟有盟鸥相觑。
春波碧草,送君曾是伤情处。
依旧朝云飞画栋,秋满鹤汀凫渚。
斜阳三两人家,□青旗影里,炊烟一缕。
弦索夜深船,凄凉听、还似西风湓浦。
征鸿去尽,梦回明月生烟树。
如此山川无限恨,都付一尊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