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立春大雪邀刘圭甫诸兄游天湖》
《立春大雪邀刘圭甫诸兄游天湖》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同云被四野,寒气惨悲凉。

回风一以定,密雪来飘扬。

时当冬候穷,开岁五日彊。

蓬巷无与适,陟此琼台冈。

宾友既追随,儿童亦携将。

攀跻得冢顶,徙倚聊彷徨。

俯视千里空,仰看万鹤翔。

远迷乱峰翠,近失平林苍。

偃薄莹神骨,咀咽清肝肠。

朗咏招隐作,悲吟黄竹章。

古人不可见,来者谁能量。

且复记兹日,他年亦难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一场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以及诗人与朋友一同游览天湖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同云被四野,寒气惨悲凉”,以“同云”描绘了满天阴云笼罩大地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凄凉的氛围。接着,“回风一以定,密雪来飘扬”,描述了风停后雪花纷飞的场景,展现了冬末春初时节特有的自然景观。

“时当冬候穷,开岁五日强”,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冬末春初之际,距离新年的到来还有五天的时间。这样的时节转换,为诗中的活动增添了一层季节更替的意味。

“蓬巷无与适,陟此琼台冈”,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在雪后的山冈上漫步的情景,暗示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宾友既追随,儿童亦携将”,进一步描绘了众人一同出游的欢乐场面,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和谐。

“攀跻得冢顶,徙倚聊彷徨”,描述了众人登高望远的过程,通过“俯视千里空,仰看万鹤翔”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远迷乱峰翠,近失平林苍”,通过对比远处与近处的景色,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偃薄莹神骨,咀咽清肝肠”,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感动与净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心灵的洗礼。

“朗咏招隐作,悲吟黄竹章”,诗人通过吟诵古代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最后,“古人不可见,来者谁能量”,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生哲学。

“且复记兹日,他年亦难忘”,则以对未来美好回忆的期待,结束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游经历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永恒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盘墅.睦邻

才到松陵即是家,民间何处不桑麻。

欣欣老稚迎门笑,斗酒相欢亦孔嘉。

(0)

读史感兴·其一

人为五行精,二气相循环。

阳明发天秀,隐约超龙蟠。

如何椒兰芳,苦厄萧艾繁。

良玉必火浴,利刃因崖刓。

大钧虽无垠,岳降亦甚难。

(0)

南丰道中·其三

此路通南国,于今人少行。

遗民依庙住,旷野用锄耕。

古木刀痕熟,空山鬼火惊。

犹闻宿师处,仓猝又招兵。

(0)

次黄存之东皋韵·其二

抱膝东皋下,春风又草庐。

海仙将可见,溪友未宜疏。

楷著祈年疏,闲笺种树书。

西山颒烟雨,容易长嘉蔬。

(0)

金陵即事·其二

千年陈迹故难寻,向北山根识定林。

丘壑独来差可意,断无人影古松阴。

(0)

八月十四夜月下

地形纤似一尘微,影落银蟾有万几。

过去古愁从作缺,晚来边火霎成围。

秋虫趣织人逾懒,病羽摧颓妇退飞。

入户且添盘烛听,夜深红泪照罗帏。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