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所作的《上乘庵重新先昭毅公遗像同诸父群从子侄恭谒得二十六韵》。诗中表达了对先祖昭毅公的追思与敬仰之情,以及对家族荣耀的自豪。
首句“净业皈诸祖”,开篇即点明了对祖先的崇敬之心,净业指的是清净的修行,皈依诸祖则表明了对先辈的尊崇和追随。接下来的“名蓝有宿因”则暗示了昭毅公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直参无上士,已悟再来人”两句,运用佛教术语,表达了昭毅公不仅在世时就已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修为,死后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如同再来的圣者一般。
“佐命韩彭旧,前皇丰沛邻”通过历史人物韩信、彭越与刘邦的关系,以及昭毅公与前朝皇室的密切联系,展现了其在家族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和影响力。
“世勋留虎蜼,遗像尽麒麟”以“虎蜼”象征昭毅公的英勇事迹,而“遗像尽麒麟”则寓意其形象被后人铭记,如同麒麟般高贵。
“骢马承先烈,金鱼步后尘”描绘了昭毅公继承先辈遗志,如同骏马承继先烈之勇,佩戴金鱼的官员们则追随其后,体现了其在家族中的领导地位。
“同班推将相,多难显忠贞”强调了昭毅公在家族中的崇高地位,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展现忠诚与坚贞。
“正气河山改,宫墙俎豆湮”表现了昭毅公的正气使得山河为之改变,家族的荣耀被后人铭记。
“毗尼失弘护,贤劫入波旬”可能是指家族传统和道德准则的丧失,贤良之人落入邪恶之流,表达了对家族传统衰败的忧虑。
“轩冕虫丝集,旌幢鼠迹驯”描述了家族荣誉的象征物被破坏,如同虫丝聚集于轩冕之上,旌旗和旗帜的痕迹被老鼠践踏。
“朱扉移石笋,枯木损龙鳞”可能象征着家族的辉煌不再,朱红色的大门被石笋取代,古老的树木失去了龙的鳞片,暗示了家族的衰败。
“精灵长不泯,庙貌一朝新”表达了对昭毅公精神的永恒怀念,即使庙宇面貌焕然一新,但他的精神永存。
“白水谁兴汉,青山昔避秦”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昭毅公在乱世中保护家族的感激之情。
“椒浆奠里老,蕙带愧朝绅”可能指家族中老人的祭奠仪式,以及年轻一代对家族传统和礼仪的自省。
“城关悲摇落,风霜识苦辛”描绘了家族在风雨飘摇中的艰难处境,以及对家族成员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生天共灵运,舍宅表王珣”表达了对昭毅公在家族中的精神引领作用,以及家族成员共同追求的精神目标。
“食肉宁须戒,攒眉更着巾”可能是在讨论家族成员的生活习惯和礼仪,强调了家族的传统和规矩。
“讵烦寻月上,且为證□亲”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祖先的尊重,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期许。
“破灶殊非幻,优婆未是贫”可能是在探讨家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破灶并非虚幻,而优婆(佛教僧侣)并非贫困。
“禨祥驱外道,密谛礼能仁”表达了对家族信仰的坚持,驱逐邪说,礼敬佛祖。
“半语传宗眼,三乘答报身”可能是在讨论家族传承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言语和行动传递家族的精神和价值观。
“庭留武侯柏,樵禁买臣薪”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家族成员的尊敬和纪念,如诸葛亮的柏树和买臣的薪柴。
“大海环东印,中台切北辰”可能是在描述家族的广阔影响力和中心地位,如同大海环绕着东方的印章,中央的台地紧贴着北方的北极星。
“丹青生面动,缁素祷祠均”表达了对家族成员艺术才华和虔诚祈祷的赞美。
“骠骑元名重,将军本列真”可能是在赞扬家族中军事将领的威望和地位。
“清门子孙在,呜咽采溪蘋”表达了对家族后代的期待和对家族传统的传承,即使在悲伤中,也要采集溪边的蘋草,象征着家族精神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昭毅公的敬仰和怀念,以及对家族荣耀和传统的自豪感。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家族的历史、文化、道德观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