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德山棒临济喝》
《德山棒临济喝》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古风

德山棒,临济喝。铜金刚,铁菩萨。

轰雷发处,有耳皆聋。

撒星来时,无眼不瞎,瞎与公重指曹溪月。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德山棒和临济喝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场景。"德山棒,临济喝"是禅宗中两位著名高僧的行法,象征着严厉的教化方式。"铜金刚,铁菩萨"则形象地展示了禅宗修行中的刚柔并济,即在严格的纪律下,也要保持内心的慈悲与柔软。

"轰雷发处,有耳皆聋",比喻在强烈的禅宗启示下,即使是常人也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仿佛连耳朵都失去了听觉,强调了禅宗对人心灵深处的影响之深。"撒星来时,无眼不瞎",进一步说明了禅宗的启示如同星辰般耀眼,即便是闭目之人,也难以抵挡其光芒,暗示了禅宗对人的觉醒与启发作用。

最后,“瞎与公重指曹溪月”,“瞎”在这里并非指眼睛看不见,而是指在世俗的迷雾中迷失方向的人。这句话意味着通过禅宗的指引,人们能够重新找到心灵的明灯,如同指向曹溪月一样,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光明。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与力量。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秋潭师黄叶庵落成二首·其二

不贪幽寂不辞喧,野外茅堂可省烦。

求法人穿荒冢路,放生鱼过小桥村。

云将白绕閒排牖,草引青长静掩门。

深更深山只如此,花开花落更何言。

(0)

野人居为吴中行作

桑抽稚绿麦生歧,男女新年解谷丝。

老至已怜同甲少,业成未觉见丁迟。

槿篱日薄鸡豚散,花邬春深燕雀知。

却怪闲情消不尽,据床长咏《竹枝词》。

(0)

辛夷

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字还将气象誇。

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

(0)

北流勾漏洞

北流县下古铜州,平地山岩耸玉楼。

谁为丹砂赴勾漏,人传蝴蝶满罗浮。

杨妃井塌风烟古,葛令祠荒草树秋。

却忆故乡山更好,锦袍归去棹扁舟。

(0)

卢氏秋夜赋寄王院判

羁怀不自释,终夜卧复起。

长风吹河声,泻入茅屋里。

青天高高素月横,露华凄落罗衫轻。

干将莫邪欲自见,中夜忽作双龙鸣。

志士遭逢苦不早,远道忧心急于捣。

漫说咸阳与洛阳,昨日莺花今日老。

我有母,江之南,盈簪白发丝鬖鬖。

柴门半掩绿树下,落日凝望情何堪。

我有弟,湖之北,云梦关山万里隔。

三月归鸿又尽飞,相思一字无由得。

金兰交契王使君,一日不见心氤氲。

适来离别忽三载,梦魂踏遍江东云。

平生只欲事高洁,骨肉交游总疏绝。

慷慨临风一洒然,泪痕满袖都成血。

衣袖初乾夜向晨,古来忠义多艰辛。

江乡有路且归去,秋风野水堪垂纶。

(0)

联芳词三首·其三解花语

寒消雪点,暖弄烟丝,又去年时候。蕙芽初透。

轻澌尽、蹙蹙翠波风皱。浅黄晕柳。

微隐映、琼芳孤秀。最爱他、纤指轻轻,折暗香盈袖。

艳质固应低首。却休惭秾丽,不似清瘦。也还知否。

可人处、飞燕玉环都有。罗浮梦后。

更莫问、前村沽酒。但好教、腻白娇红,镇年年如旧。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