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把瑶樽惬,山登紫屐宜。
玉浆催凤俎,红烛继龙曦。
月是金堂照,风为锦幕吹。
胜情犹未已,移席向芳池。
竹把瑶樽惬,山登紫屐宜。
玉浆催凤俎,红烛继龙曦。
月是金堂照,风为锦幕吹。
胜情犹未已,移席向芳池。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东园举办的雅致宴会,诗人黄省曾在明代参与其中,以细腻之笔勾勒出宴会上的种种景致与氛围。首句“竹把瑶樽惬”便将宴会置于竹林环绕、美酒盈樽的清幽环境中,竹与樽的搭配,既显自然之趣,又添几分文雅之气。“山登紫屐宜”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自然与适宜,登山踏步,紫色鞋履映衬着青山绿水,别有一番风味。
接下来,“玉浆催凤俎,红烛继龙曦”两句,将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玉浆,即美酒,与凤俎相配,不仅体现了宴会的奢华,更寓意着高雅与尊贵。红烛与龙曦的交替使用,不仅描绘了宴会中灯火辉煌的场景,也暗含着时间的流转与宴会的持续。
“月是金堂照,风为锦幕吹”则将视线转向夜空,月光如银,照亮了金碧辉煌的殿堂,而微风轻拂,仿佛是为这锦缎般的帷幕轻轻吹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动的意境。最后,“胜情犹未已,移席向芳池”表达了宴会虽已接近尾声,但参与者仍意犹未尽,决定继续移步至池边,享受更多美景与欢愉,将宴会的氛围推向了极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宴会的奢华、自然之美以及参与者的情感体验,是一幅生动的宴会画卷,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雅士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与品味。
杨子江心水,可以共煮茶。
鹤林招隐诗,不必问僧家。
治中今如何,紬被听报衙。
去年昆山阳,春岸醉桃花。
今年玉溪上,蚤忙看缫车。
相思无剩语,作字只攲斜。
暑雨障炎日,薰风散馀霞。
君颜想渥丹,我发亦已华。
因诗一啸吟,尘间事如麻。
金飙肃商声,皓魄丽清景。
思子泪成河,触目意莫骋。
故人有嘉招,庸敢惮造请。
行行涉大川,往往度崇岭。
一登君子堂,弥旬获规儆。
小饮兴颇浓,共学议尤炳。
章泉来诗翁,此话亦隽永。
人生长暌疏,聚集每俄顷。
兴言故山归,旱暵忧复耿。
此处虽未同,可昧寸心囧。
世涂纷爱憎,吾儒挈裘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