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
高秋天景远,始见山水清。
上陟岩殿憩,暮看云壑平。
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
意有清夜恋,身为符守婴。
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
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
高秋天景远,始见山水清。
上陟岩殿憩,暮看云壑平。
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
意有清夜恋,身为符守婴。
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游览自然风光的美好情景。"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索之心,不断地寻访那些尘世以外的自然痕迹,而且这种探索从未有过饱和满足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高秋天景远,始见山水清"则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变得更加辽阔开阔,远处的山川也在这份辽阔中显得格外清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澄明与宁静。
"上陟岩殿憩,暮看云壑平"中的“上陟”指的是攀登高处,“岩殿”可能是某个山中寺庙或自然形成的石洞。诗人在傍晚时分攀登至此,看见云雾缭绕的山峦变得平和,这里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中,“苍茫”形容秋天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清之感。晚钟的鸣响在空旷的大自然中显得特别突出,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秋意和寂静。
"意有清夜恋,身为符守婴"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清净夜晚的留恋,同时也强调自己是一名佛门弟子(“符守”即守持佛法之义),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
最后,“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则是说到诗人通过这次旅行,似乎领悟了某种道理,同时也穿着简陋的衣服(“缁衣”)在萧瑟的秋风中继续自己的路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深秋时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与净化的主题。
南去谒诸侯,名山亦得游。
便应寻瀑布,乘兴上岣嵝。
高鸟随云起,寒星向地流。
相思应北望,天晚石桥头。
靡靡南轩蕙,迎风转芳滋。
落落幽涧松,百尺无附枝。
世物自多故,达人心不羁。
偶陈幕中画,未负林间期。
感恩从慰荐,循性难絷维。
野鹤无俗质,孤云多异姿。
清泠松露泫,照灼岩花迟。
终当税尘驾,来就东山嬉。
满酌劝童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