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浓阴影覆墙,含烟敲雨暑天凉。
猗猗肯羡夭桃艳,凛凛终同劲柏刚。
风籁入时添细韵,月华临处送清光。
凌冬不改青坚节,冒雪何伤色转苍。
一径浓阴影覆墙,含烟敲雨暑天凉。
猗猗肯羡夭桃艳,凛凛终同劲柏刚。
风籁入时添细韵,月华临处送清光。
凌冬不改青坚节,冒雪何伤色转苍。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炎夏中的独特魅力与坚韧品质。诗人以“一径浓阴影覆墙”开篇,生动地勾勒出竹林中浓密的绿荫覆盖着墙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凉与宁静的氛围。接着,“含烟敲雨暑天凉”一句,通过竹叶在烟雨中的轻摇,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凉爽感,展现了竹子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猗猗肯羡夭桃艳,凛凛终同劲柏刚。”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竹子与桃花、松柏进行比较,强调了竹子虽不艳丽,却有着坚韧不拔的品格,如同松柏一般,在严寒中保持刚强。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竹子的独特气质,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高尚品质的赞美。
接下来,“风籁入时添细韵,月华临处送清光。”描绘了竹子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美丽姿态。无论是微风吹过时的细语低吟,还是月光洒落时的清辉照耀,都赋予了竹子以生命和灵魂,使其成为自然界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最后,“凌冬不改青坚节,冒雪何伤色转苍。”这两句是对竹子四季常青、不畏严寒的品质的颂扬。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季,还是在大雪覆盖之下,竹子依然保持着其青翠的颜色和坚强的节操,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外在美,更深刻地揭示了其内在的坚韧、高洁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一心奚所托,为君止于仁。
二典传家法,敬天及勤民。
三无凛然奉,大公何私亲。
四序协时月,熙绩在抚辰。
五事惟敬用,其要以备身。
六府赖脩治,其施均养人。
七情时省察,惧为私欲沦。
八珍有弗甘,念彼饥饿伦。
九歌扬政要,郑卫漫亟陈。
十联书屏扆,式听师保谆。
沔江骇浪流淙淙,夹岸屹立双芙蓉。
黄鹄高峙郡城角,倒插石壁当其冲。
上戴万古神仙宅,下蹋千尺蛟龙宫。
我客江郊百无事,独著双屐携长筇。
斜日惨淡山径黑,穷秋萧瑟枫林红。
缘崖历磴到绝顶,危楼突兀临三重。
森然魄动当槛立,参旗斗柄摇虚空。
俯看长江一带耳,翻疑天堑难为功。
回身欲倚江阁坐,四窗白雾寒蒙蒙。
神仙有无堕荒邈,英雄割据空遗踪。
冠古才人零落尽,感时五岳排胸中。
山雨初来楼角暗,蹑级欲下心忡忡。
凭高放眼一长望,茫茫八极云而风。
吴门光练散茆茨,冠盖朝来自一时。
星聚敢论荀氏宅,云凝差儗谢家儿。
谈棋夜静倾桑落,荐客家贫但荔枝。
莫笑江乡无藻翰,草堂新得弄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