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栏干侧老松阴,知已相于惬静寻。
倚石不妨奇似貌,剥蕉毕竟觅无心。
忘形何必轻簪组,阅世依然论古今。
却笑阮嵇邻放荡,一时沉醉竹林深。
曲栏干侧老松阴,知已相于惬静寻。
倚石不妨奇似貌,剥蕉毕竟觅无心。
忘形何必轻簪组,阅世依然论古今。
却笑阮嵇邻放荡,一时沉醉竹林深。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文人雅集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与情感世界。首句“曲栏干侧老松阴”,以“曲”字勾勒出画面的曲折蜿蜒,加之“老松阴”的静谧,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古朴的氛围。接着,“知已相于惬静寻”一句,点明了文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契合与宁静,体现了他们对精神交流的渴望。
“倚石不妨奇似貌,剥蕉毕竟觅无心”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意象,表达了文人们在自然中寻找真我、超越世俗的心境。倚石而坐,不拘形式,追求内心的自由;剥开芭蕉,象征着去除外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忘形何必轻簪组,阅世依然论古今”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真正的忘我并非逃避现实,而是超越物质与官场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思考人生与历史。这不仅是对个人修为的追求,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最后,“却笑阮嵇邻放荡,一时沉醉竹林深”以典故收尾,借阮籍、嵇康两位魏晋名士的放诞行为,反衬出诗人对文人雅集中那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推崇。全诗通过对文人聚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向往。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
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
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
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不知何处葬,欲问先歔欷。
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