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其一》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郭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秋中景色正萧森,月色超然重古今。

要使万方倾素采,那知三日翳重阴。

晦冥欲害天公眼,想像难忘海宇心。

决断浮云须好手,明年此夕要追寻。

(0)
注释
萧森:形容秋景凄凉、肃杀。
超然:超出一般,超越时间空间。
万方:各方,指天下万物。
三日翳重阴:连续三天阴云密布。
晦冥:昏暗,阴沉。
天公眼:比喻天空或自然界的景象。
海宇心:大海般的胸怀,象征宽广的胸襟。
决断浮云:驱散乌云,比喻解决问题或困难。
好手:技艺高超的人。
追寻:期待再次体验。
翻译
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凄凉,月光高洁,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想要让万物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却不知接下来三天乌云蔽日。
昏暗几乎遮蔽了上天的眼睛,但心中的海洋之心难以忘怀。
需要有高明的手法来驱散乌云,期待明年同一时刻能再见明亮的月夜。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季萧瑟的景象,诗人以月色为引,表达了对自然和时令变迁的独特感受。"秋中景色正萧森",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意浓厚、万物凋零的画面。"月色超然重古今",则强调了月光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与超脱。

接下来,诗人通过"要使万方倾素采",寓言般地表达希望月亮能驱散乌云,带来明亮的月光,象征着清除人间的阴霾,带给人们清白和希望。然而,"那知三日翳重阴"又揭示了现实中的阴霾并未立即消散,暗示了诗人对暂时困境的无奈。

"晦冥欲害天公眼"进一步描绘了乌云蔽日的压抑,仿佛连上天也被遮挡了视线。然而,"想像难忘海宇心"则展现出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面对困难,也仍怀揣着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诗人以"决断浮云须好手,明年此夕要追寻"作结,寓意只有坚定有力的手才能拨开乌云,期待来年中秋月圆之时,再次欣赏到皎洁的月色,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为线索,寓言人生,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人事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

作者介绍

郭印
朝代:宋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猜你喜欢

螳螂捕蝉诗

鸣蜩善择木,木美叶敷腴。

国于美荫中,自庆无他虞。

螳螂伺其便,欲进复趑趄。

怒臂俄一施,捕取如囚拘。

委身膏利吻,性命才须臾。

均之细微物,一何强弱殊。

蜩乎汝无识,自知其过欤。

物在宇宙间,谨默乃安居。

今汝独聒聒,昼夜长喧呼。

汝闹力不足,彼静智有馀。

胜负从此决,谁谓汝非辜。

螳螂既得意,自谓真良图。

那知仅一饱,燕鹊已窥觎。

出尔反乎尔,胡能独全躯。

乃知祸与福,不系巧与愚。

哓哓固不免,默默复何如。

置之不足道,燕坐观厥初。

(0)

塞上曲四首·其四

老矣犹思万里行,翩然上马始身轻。

玉关去路心如铁,把酒何妨听渭城。

(0)

题玉泉溪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0)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0)

青溪小姑歌二首·其一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

(0)

癸巳燕台杂感·其一

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

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石田。

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

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