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旦行春上苑中,凭高却下大明宫。
千年执象寰瀛泰,七日为人庆赏隆。
铁凤曾鶱摇瑞雪,铜乌细转入祥风。
此时朝野欢无算,此岁云天乐未穷。
诘旦行春上苑中,凭高却下大明宫。
千年执象寰瀛泰,七日为人庆赏隆。
铁凤曾鶱摇瑞雪,铜乌细转入祥风。
此时朝野欢无算,此岁云天乐未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大明宫中的苑中。诗人通过“诘旦行春上苑中”展现了宴会的时空背景,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急促的节奏,似乎在暗示着一种隆重而又紧迫的气氛。
“凭高却下大明宫”一句,则描绘出诗人或宴会参与者从高处俯瞰宫殿的景象。这里的“凭高”可能是指某种高台或者楼阁,从而可以远眺整个大明宫,体现了宫廷建筑宏伟与壮丽。
接下来的“千年执象寰瀛泰,七日为人庆赏隆”两句,提到了宴会的历史意义和持续时间。诗中通过“千年执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而“寰瀛泰”则暗示了一种普世的和平与安宁。而“七日为人庆赏隆”则具体指出了宴会的长达七天,且每一天都充满了喜悦和赞誉。
在“铁凤曾鶱摇瑞雪,铜乌细转入祥风”两句中,诗人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宫廷中的装饰比作铁制的凤凰与铜制的乌鸦,它们似乎在空中翱翔,带来了瑞气和吉兆。这里的“瑞雪”和“祥风”都是吉祥的象征,增添了宴会的喜庆氛围。
最后,“此时朝野欢无算,此岁云天乐未穷”两句总结了整个宴会的盛况,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诗中通过“欢无算”和“乐未穷”,表达了一种难以衡量的喜悦之情,似乎在告诉读者,这是一场不仅仅是宫廷内部,更是涉及朝野、上下一体的盛大庆典。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氛围的生动渲染,展现了一个宏伟壮丽、欢乐祥瑞的宴会场面,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这场宴会的赞赏与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