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黄昏时分独自漫步的境况和心情。诗中“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长时间旅行所积累的疲惫感受。“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则展示了诗人如何在崎岖的道路上寻找着边塞之路,并且聆听着四周泉水的声音,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一句,则表达了由于光线的改变,溪边的树叶开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山中的花朵则因为光线的模糊而难以辨认其名称。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则是诗人的自问与感慨。羁绊于世的牵挂在哪里能够结束,而这时刻,风起了,猿猴的叫声在黄昏中显得格外清晰。这不仅是一种景象的描写,也是对内心困惑和渴望解脱的心境抒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旅途中所积累的情感疲惫和内心的寂寞。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笔触细腻,是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之作。
少年迷翰墨,无异虫蠹木。
诸生程艺文,承诏当品目。
床敷设箱篚,赋纳忽数束。
变名混甲乙,誊写失句读。
昼窗过白驹,夜几跋红烛。
钩深思嘉鱼,攻璞愿良玉。
谈天用一律,呻讯压重复。
丝布涩难缝,快意忽破竹。
圣言裨曲学,割衮缀邪幅。
注金无全巧,窃发或中鹄。
翟公辟廱老,薪槱茂棫朴。
御史威降霜,行私不容粟。
吏部提英鉴,片善蒙采录。
博士刈其楚,铨量颇三复。
因人享成事,贱子真碌碌。
南雁传尺素,飞来卧龙城。
颇知高卧久,忽作田野行。
湛湛陂水满,欣欣原草荣。
日华丽山川,秀色夺目精。
对酒不满怀,揽物有馀清。
念昔读书客,远人遗世情。
南亩道观饷,西郊留劝耕。
共游如昨日,笑语绝平生。
此士今已矣,宾筵无老成。
犹倚谢安石,深心抚嫠茕。
乐易陶彭泽,忧思庾义城。
风流扫地尽,诗句识馀情。
往者不再作,前贤畏后生。
君言得意处,此意少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