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皖公山,真面昔曾觏。
持节游西秦,太华雄陕右。
未若兹龙眠,翠泼衣痕皱。
骏马下平川,奔势往而复。
远峰昂然来,觕角距相斗。
屹若冠巨鳌,奇如飞灵鹫。
森竹蟠悬崖,节走蛟龙瘦。
当霤石骨穿,清寒透肌腠。
蹲踞如群羊,叱者鞭其后。
山深长官清,不须严斥堠。
我昔爱九华,兹山奇秀又。
放眼恣大观,毋为丘壑囿。
造化共镌镂,迹占金石寿。
秋风渡江去,高撷岭南秀。
我家皖公山,真面昔曾觏。
持节游西秦,太华雄陕右。
未若兹龙眠,翠泼衣痕皱。
骏马下平川,奔势往而复。
远峰昂然来,觕角距相斗。
屹若冠巨鳌,奇如飞灵鹫。
森竹蟠悬崖,节走蛟龙瘦。
当霤石骨穿,清寒透肌腠。
蹲踞如群羊,叱者鞭其后。
山深长官清,不须严斥堠。
我昔爱九华,兹山奇秀又。
放眼恣大观,毋为丘壑囿。
造化共镌镂,迹占金石寿。
秋风渡江去,高撷岭南秀。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北峡关的赞美与感慨。开篇即点明诗人对家乡皖公山的怀念,随后以“持节游西秦”引出对太华山的描述,以此衬托北峡关的雄伟。接着,诗人以“未若兹龙眠”引入对北峡关的具体描绘,通过“翠泼衣痕皱”、“骏马下平川”等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北峡关的壮丽景色。
进一步,诗人通过“远峰昂然来,觕角距相斗”、“屹若冠巨鳌,奇如飞灵鹫”等比喻,将北峡关的山峰描绘得栩栩如生,既有动态的奔腾之势,又有静态的雄奇之美。竹林、悬崖、石骨等自然景观的描写,更增添了北峡关的生机与神秘感。
最后,“蹲踞如群羊,叱者鞭其后”以群羊的形象,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起伏与变化,而“山深长官清,不须严斥堠”则表达了诗人对北峡关环境的赞赏,以及对官府治理的肯定。结尾处“秋风渡江去,高撷岭南秀”,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寓意着诗人对北峡关美景的留恋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描绘了北峡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官府治理的肯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群龙盛朝野,弱羽聊山林。
行春忽倾盖,对榻山花深。
引我一杯水,写君龙唇琴。
永言歌大篇,风雅有遗音。
乃知鹰鹯气,未惬鸾凤心。
王事有驱迫,暮雨别江浔。
离情落晚趣,再往三洲吟。
何以舒我怀,青天盼遥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