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端别驾,敬士如子长。
问道苍梧下,登歌刺史堂。
不闻端别驾,敬士如子长。
问道苍梧下,登歌刺史堂。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陈献章所作的《送李子长往怀集取道谒张梧州》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李子长的敬重之情,将他比作子长,显示出对其人格和学识的赞赏。"不闻端别驾"可能指的是李子长即将启程,诗人未听到确切的出发消息;"敬士如子长"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如同对待子长一般。接着,诗人想象李子长在苍梧之地寻求学问,"问道苍梧下",暗示了旅途中的学术追求;最后,"登歌刺史堂"描绘了李子长拜访刺史张梧州的情景,可能寓意着他对地方官员的尊重和交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祝福,以及对学术与仕途的重视。
秋风吹老黄菊颜,秋晴携登敬亭山。
秋霜冒枫叶尽赤,秋霞红点青天斑。
野酌参差坐无次,醉眼摩挲认碑字。
李白夜郎初放归,已向青山卜葬地。
一棹江南汗漫游,谢朓楼边独徙倚。
左持汪伦酒,右把诸葛笔。
往来长啸无人知,洒墨淋漓上苔壁。
我生后李千余年,孤云野鹤相周旋。
海内知己复英俊,挥毫尽夺云锦鲜。
人生适意古难得,我欲散发呼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