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铢胶法仙而黠,万杵玎珰肩欲脱。
龙尾磨开紫玉腴,鼠须点动青霓活。
油然作云升太清,沛然下雨惊四溟。
何当点开众生眼,大千世界常光明。
水铢胶法仙而黠,万杵玎珰肩欲脱。
龙尾磨开紫玉腴,鼠须点动青霓活。
油然作云升太清,沛然下雨惊四溟。
何当点开众生眼,大千世界常光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赠崧庵造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以精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制墨的生动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道法修炼的高远追求。
首句“水铢胶法仙而黠”用了“水铢”比喻墨汁浓黑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而“胶法仙而黠”则描绘了制墨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仿佛进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接着,“万杵玎珰肩欲脱”形象地展现了磨墨时的力度和连续性,如同肩负重担却又渴望解脱,体现了制墨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
第三句“龙尾磨开紫玉腴”则是一幅奇幻的画面,龙尾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将紫玉磨开,这里的“磨开”不仅是技艺上的展示,更隐含着精神层面的启迪。紧接着,“鼠须点动青霓活”中,鼠须之细腻与青霓之灵动相互映衬,展现了制墨者对细节的精心打磨和追求极致纯净。
“油然作云升太清”一句,通过“油然”来形容墨汁的流畅自然,如同云朵般升腾至天界之“太清”,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境界的向往。紧接着,“沛然下雨惊四溟”则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景象,墨如同滂沱大雨,充满力量与生命力。
最后两句“何当点开众生眼,大千世界常光明”,诗人寄予深意,希望通过制墨这一行为,不仅能够启迪个人,也能照亮世间的每一双眼睛,让整个世界都能见证和享受这种精神上的光明与清晰。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制墨的工艺之美,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岁华其将晚,霜叶不可风。
生理鱼乞水,归心鸟飞空。
风尘化衣黑,旅宿梦裙红。
人言家无壁,自倚笔有锋。
转蓬且半岁,交臂各衰翁。
扁舟去日远,明月与君同。
露晞百年驶,麟获万事穷。
装怀酒澹淡,塞意雾空濛。
诸公尚无恙,不见陈元龙。
河汉牛与女,咫尺不得语。
欢然共秋盘,以兹不忘故。
我友在天末,问天许见否。
云雨隔九关,日月不我与。
念公坐臞禅,守心如缚虎。
颇思携法喜,举案馌南亩。
不闻犯斋收,犹闻画眉诩。
良为鼻祖来,渠伊为伴侣。
我有桂溪刀,聊凭东风去。
妇翁不可挝,王郎非娇客。
十年为从学,苦淡共堙厄。
燕雀嗤鸿渐,犬羊睨麟获。
遇逢泾渭分,昨梦春冰释。
平生五车书,才吐二三策。
已作谤薰天,金朱果何益。
君穷一窗下,风雨更削迹。
诗工知学进,词苦见意迫。
俗情傲秦赘,妇舍不煖席。
南冶从东家,不闻被嘲剧。
师儒并世难,日月过箭疾。
公今未有田,把笔耕六籍。
此道沈霾多历年,喜君占斗斸龙泉。
我学渊明贫至骨,君岂有意师无弦。
潇洒侯王非爵命,道人胸中有水镜。
霜钟堂下明月前,枝枝雪压如悬磬。
敝帚不扫舍人门,如愿不谒青洪君。
来听道人写风竹,手弄霜钟看白云。
平生窃闻公子旧,今日谁举贾生秀。
未知束帛何当来,但有一筇相倚瘦。
欲截老龙吟夜月,无人处为江山说。
中郎解赏柯亭椽,玉局归时君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