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麋鹿姿,结爱林与山。
误怀济物心,汨没俗中言。
一经如法律,亭疑三十年。
彼哉曲学生,功名已流传。
平生麋鹿姿,结爱林与山。
误怀济物心,汨没俗中言。
一经如法律,亭疑三十年。
彼哉曲学生,功名已流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的《和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二首。黄淳耀以隐逸之士自许,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首句“平生麋鹿姿”,以麋鹿比喻诗人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暗示了他对世俗束缚的反感。接着,“结爱林与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喜爱。
“误怀济物心,汨没俗中言”两句,诗人自认因怀有帮助世人的志向而陷入世俗的纷扰之中,无法摆脱。这里既有对自己未能完全超脱世俗的遗憾,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一经如法律,亭疑三十年”则以“一经”比喻诗人的学问或道德准则,如同法律一般严谨,他怀疑自己是否能坚守三十年而不变。这既是对自我坚持的肯定,也是对时间考验的敬畏。
最后,“彼哉曲学生,功名已流传”将话题转向他人,对比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曲学生”,他们的名声已经流传开来,反衬出诗人对功名的淡漠态度。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省,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的超脱。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