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答秀实·其二》
《再和答秀实·其二》全文
宋 / 王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老境看来亦悄然,方知世味有无边。

忙中受用非关我,静里风光总是禅。

易□常参饥后眼,酬有只有饱时眠。

周翁百事多恬退,诗律从来不受怜。

(0)
翻译
年老之时,世界仿佛悄然无声,我才明白人生的滋味无穷无尽。
在忙碌中感受到的并非只关乎我,而在宁静中欣赏的景色总是蕴含着禅意。
在饥饿时常常能深刻理解事物,而满足时则只有睡眠才能回报这种体验。
周翁一生恬淡退隐,他的诗歌格律从不寻求他人的怜悯。
注释
老境:指老年。
悄然:安静无声。
世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无边:无穷无尽。
忙中:在忙碌的时候。
受用:感受或收获。
静里:在宁静的时候。
风光:景色或生活。
禅:佛教中的悟道或哲理。
易□:可能是指艰难困苦。
常参:经常体验。
饥后眼:饥饿后的洞察力。
酬有:得到回报。
饱时眠:吃饱后休息。
周翁:指某位名叫周的人。
恬退:恬静淡泊。
诗律:诗歌的格律。
不受怜:不求同情或怜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再和答秀实(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待世俗纷争态度的一种超然与淡泊。

"老境看来亦悄然,方知世味有无边。" 这两句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越发感到平静,对于世间的种种追求和享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

"忙中受用非关我,静里风光总是禅。"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忙世界的超脱,他认为自己并不属于那些忙碌之中追求享乐的人,而是在宁静的环境中体会到一种禅意。

接下来的"易□常参饥后眼,酬有只有饱时眠。" 描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即使在困难和饥饿之后,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而只在满足的时候安然入睡。这透露出诗人的豁达与自在。

"周翁百事多恬退,诗律从来不受怜。" 这两句则是说诗人周公旦(周敦颐的字)虽然对世间万事都表现出一种退让的态度,但对于诗歌的艺术却始终坚守自己的标准,不为世俗所动摇。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超脱尘俗的心境,同时也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坚持与自信。

作者介绍

王洋
朝代: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猜你喜欢

寿张五岭丈人

丈人一石已陶然,更加五斗亦垂涎。

不须拔剑击曲士,便可即封拜酒泉。

长柄鸬鹚堪度活,高丘糟檗好夤缘。

人生要择几良友,清者圣人浊者贤。

(0)

题五羊驿壁

驿舍千年几阅人,恰同流水度行津。

谁家不作蘧庐梦,若个能消马足尘。

地注贪泉饶异味,天开瘴海有晴春。

空劳梅萼从先折,得似犀珠索寄频。

(0)

雨夕同叶敛之论诗赋赠·其三

敝帚知何用,屠龙讵可酬。

祇应供独玩,未得向人投。

只字堪枯眼,微言合点头。

幽斋风雨夕,落笔见千秋。

(0)

送曾苍岩座师出都门·其四

紫气从何驻,仙牛早渡关。

世人多白眼,吾道付青山。

北海犹风懦,西铭可订顽。

诗书今汗漫,得暇手重删。

(0)

赠水云丈人

丈人失姓字,家世混渔樵。

雨后投竿饵,归山种药苗。

(0)

从军词·其三

猎猎云旗拥,萧萧边马鸣。

临洮三万里,大半受降城。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