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不腾霄,恋此岩壑美。
重冈掩幽邃,去郭才数里。
仄径缘鼪鼯,攀萝上寻咫。
绀宫嵌虚崖,浓绿抱窗几。
炎暑到门尽,禅房气如水。
风从山顶来,吹落高松子。
老僧寡酬答,趺坐苔壁倚。
游神出冥漠,视客等糠秕。
惟有蝉鸟声,时时聒人耳。
岩前碧潭净,倒影山翠洗。
抱珠睡何慵,投石下无底。
秋田望甘泽,我欲鞭龙起。
神龙不腾霄,恋此岩壑美。
重冈掩幽邃,去郭才数里。
仄径缘鼪鼯,攀萝上寻咫。
绀宫嵌虚崖,浓绿抱窗几。
炎暑到门尽,禅房气如水。
风从山顶来,吹落高松子。
老僧寡酬答,趺坐苔壁倚。
游神出冥漠,视客等糠秕。
惟有蝉鸟声,时时聒人耳。
岩前碧潭净,倒影山翠洗。
抱珠睡何慵,投石下无底。
秋田望甘泽,我欲鞭龙起。
这首清代诗人李云章的《乌龙岩》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清凉宜人的画面。首句“神龙不腾霄”暗示了乌龙岩的神秘与隐逸,龙潜而不飞,象征着此处的超凡脱俗。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重冈掩幽邃”、“仄径缘鼪鼯”等描绘了山势险峻、小径崎岖,以及环境的幽深和远离尘世。
“绀宫嵌虚崖,浓绿抱窗几”形象地刻画了寺庙的奇特构造,仿佛是镶嵌在峭壁上的蓝色宫殿,四周环绕着浓郁的绿色植被。夏日炎炎,“炎暑到门尽,禅房气如水”,表达了乌龙岩内禅房的清凉宜人,如同避暑胜地。
“风从山顶来,吹落高松子”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清风的怡人,以及松子落地的宁静。诗人笔下的老僧“寡酬答,趺坐苔壁倚”,表现出僧人的静默与超然,将自己比作微不足道的糠秕,反映出对世俗的淡泊。
“惟有蝉鸟声,时时聒人耳”则以蝉鸣鸟叫的自然之声反衬出山中的寂静,增添了生机。碧潭倒映山色,诗人想象“抱珠睡何慵”,表达对这里的喜爱和向往。最后,“秋田望甘泽,我欲鞭龙起”表达了诗人期待借助龙的力量,为干旱的秋田带来甘霖的愿望,寓意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乌龙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深敬仰。
三尺枯桐,古来长恨知音少。
玉箫吹断凤楼云,此恨何时了。落日飞鸿声悄。
□长江、离魂浩渺。□□□□,□□□□,□□谁表。
风雨红稀,梦回别院莺啼晓。
一生孤负看花心,惆怅人空老。待访还丹瑞草。
驾飙轮、蓬莱去好。又愁沧海,恍惚尘扬,难寻仙岛。
故园风物好。芳樽日日,花前倾倒。
南浦伤心,望断绿波春草。
多少相思泪点,算只有、青衫知道。残梦觉。
无人解我,厌厌怀抱。懊恼。
楚峡行云,便赋尽高唐,后期谁报。
玉杵玄霜,着意且须重捣。
转眼梅花过也,又屈指、春残灯闹。妆镜晓。
应念画眉人老。
偎岩傍陇,扼长更、萧索昏魔非一。
皓月澄澄山上显,天角辉辉初出。
露结霜凝,金华玉润,淡荡何飘逸。
清临寰宇,发扬神秀姿质。
凄怆六合群情,淹沉幽昧,惨怛劬劳疾。
大阐良因弘济度,皆得逍遥宁谧。
浩气腾腾,馀光蔼蔼,至性那亏失。
圆明法界,法轮常自充实。
悟浮世。把万事纷纷,尽皆忘弃。
藜杖云巾,麻绦纸袄,便是随身行李。
玩山游水,要到处、乐然从己。
兀兀腾腾,逍遥自在,快活谁比。同流看子细。
是这些消息,恁般活计。
一味真欢,君还会得,人静月明千里。畅哉而已。
对小斋、几枝寒蕊。有谁知我,西山半轩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