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柔遐蒇事并,安舆虔奉返神京。
两弥月已届严节,三十里而遥吉行。
别馆卷阿依旧好,寒林平远入冬清。
流澌却虑拿舟冷,兴寄滦阳与目成。
习武柔遐蒇事并,安舆虔奉返神京。
两弥月已届严节,三十里而遥吉行。
别馆卷阿依旧好,寒林平远入冬清。
流澌却虑拿舟冷,兴寄滦阳与目成。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前往热河的途中,对沿途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慨。首句“习武柔遐蒇事并”暗示了皇帝在行进中兼顾军事训练与文治武功,展现了其多面的帝王形象。接着,“安舆虔奉返神京”则表达了皇帝对京城的深切眷恋之情。
“两弥月已届严节,三十里而遥吉行”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和距离的递增,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庄严。其中“严节”一词,既指寒冷的季节,也暗含着对时节更替、岁月流转的感慨。
“别馆卷阿依旧好,寒林平远入冬清”描绘了沿途风景,别馆、寒林、冬日的清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肃穆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皇帝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流澌却虑拿舟冷,兴寄滦阳与目成”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流水(流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拿舟(驾船)则是行动的体现,两者结合,表达了对时光与行动的思考。同时,“兴寄滦阳与目成”一句,将情感寄托于滦阳(地名),与眼前的景致相呼应,展现出诗人(或皇帝)在旅途中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帝在长途旅行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间、行动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对生活、对自然、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