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说归途近,如何归梦频。
稚儿常屈指,小妇转含颦。
落帽发非旧,题糕句正新。
西园萸菊在,曾否忆游人。
已说归途近,如何归梦频。
稚儿常屈指,小妇转含颦。
落帽发非旧,题糕句正新。
西园萸菊在,曾否忆游人。
这首诗《舟中九日》由明代诗人张萱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舟中,正值重阳佳节,却无法归家与家人团聚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已说归途近,如何归梦频。”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已经接近回家的路途,但梦境却频频回到家中,这种反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颔联“稚儿常屈指,小妇转含颦。”进一步描绘了家中的情景。孩子们因思念父亲而不断数着日子,母亲则愁容满面,这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对诗人归来的期盼,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颈联“落帽发非旧,题糕句正新。”通过描述自己在外的改变,如头发不再像过去那样,以及在异乡重阳节时创作的新诗,表达了诗人虽身在他乡,但依然保持着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西园萸菊在,曾否忆游人。”以想象中的场景结束全诗,想象着家中西园里的茱萸和菊花依旧盛开,是否有人在回忆着远行的游子。这一问,既是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也是对自己离家背井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
文采风流,试问今日,谢雪卫书谁敌。
想姊视道升,兄承公择。
挥洒淇园千亩,把湘妃、远翠归珠墨。
看瘦影、便觉苍风淡月,细香吹碧。清极。
写鹅溪,挥百尺。
洗尽绣帏脂粉,黄楼屏幛,翠筠高节。
想有坡公能识。识钗股、丁香旧标格。
须留供、绣佛幢前,维摩天女能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