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珠出海底,飞在白云端。
海月明可掇,不为世人观。
长鲸正崔嵬,为我扬波澜。
一朝攀龙去,独宿天霜寒。
掩泪出故房,清晨起长叹。
酌醴焚神鱼,问言谁与餐。
方希炼金骨,并乘双飞鸾。
双珠出海底,飞在白云端。
海月明可掇,不为世人观。
长鲸正崔嵬,为我扬波澜。
一朝攀龙去,独宿天霜寒。
掩泪出故房,清晨起长叹。
酌醴焚神鱼,问言谁与餐。
方希炼金骨,并乘双飞鸾。
这首诗以双珠、海月、长鲸等自然意象为载体,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孤寂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双珠出海底,飞在白云端。”开篇即以双珠比喻理想与才华,它们从深邃的海底飞升至高远的云层,象征着追求卓越与超越世俗的决心和勇气。然而,“海月明可掇,不为世人观”,月亮虽明亮,却难以被世人所见,暗示了理想与才华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得到认可与赏识。
“长鲸正崔嵬,为我扬波澜。”长鲸象征着力量与激情,它在海中翻腾,激起层层波澜,既展现了个人内心的激荡,也暗示了对变革与突破的渴望。然而,“一朝攀龙去,独宿天霜寒”,一旦追求到了某种高度,便只能独自面对孤独与寒冷,这既是成功后的寂寞,也是对理想实现后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孤独的预示。
“掩泪出故房,清晨起长叹。”诗人离开熟悉的环境,面对新的生活,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无奈。他饮下醇酒,焚烧神鱼,询问谁能与之共享这份情感,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方希炼金骨,并乘双飞鸾。”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升华与自由飞翔的向往,希望如同凤凰涅槃,炼就金身,与伴侣一同翱翔于天际,象征着对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精神自由与超越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