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霖河决致灾侵,亿万苍黎繫念深。
特遣重臣资硕画,善能集众益详斟。
功无时已歌宁信,事在人为语允谌。
倍价那愁薪不属,抒诚早胜玉还沈。
柏冬归旧神哉沛,刻日传佳慰以钦。
不筑宣房筑灵宇,佑民巩堰冀来歆。
秋霖河决致灾侵,亿万苍黎繫念深。
特遣重臣资硕画,善能集众益详斟。
功无时已歌宁信,事在人为语允谌。
倍价那愁薪不属,抒诚早胜玉还沈。
柏冬归旧神哉沛,刻日传佳慰以钦。
不筑宣房筑灵宇,佑民巩堰冀来歆。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为纪念杨桥决口合龙事件而作,表达了对受灾民众深切的关怀与对治理水患的决心。
首联“秋霖河决致灾侵,亿万苍黎繫念深”描绘了秋雨连绵、河水泛滥导致的灾难,以及广大百姓对灾情的深深忧虑。颔联“特遣重臣资硕画,善能集众益详斟”表明朝廷派遣有能力的大臣,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精心规划治理方案。颈联“功无时已歌宁信,事在人为语允谌”强调了只要人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表达了对治理工作的信心。尾联“倍价那愁薪不属,抒诚早胜玉还沈”、“柏冬归旧神哉沛,刻日传佳慰以钦”、“不筑宣房筑灵宇,佑民巩堰冀来歆”则表达了对治理工程顺利进行的期待,以及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注和祈祷。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治水事业的重视,以及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君主与大臣共同为国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一片青山是何处,复岭层峦清可数。
春来缥缈生白云,云际连延见芳树。
雨声半夜涨溪流,隐者虚亭近水幽。
寻常书帙有真乐,况复同志来扁舟。
展图彷佛沙溪路,四十年馀记曾去。
鹅鼻峰高捲翠岚,鸡潭波静澄寒雾。
百川先生富天趣,一笑相逢豁襟度。
携酒持鱼踏白沙,共我酣唫不知暮。
先生乘云竟不归,令弟郎曹荣锦衣。
每同感慨论畴昔,还忆旧游心不违。
我愧非才侍丹阙,壮岁叨荣已华发。
投簪他日或蒙恩,更访沙溪棹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