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斋心坐,清诗为我题。
日晴官署里,天近苑城西。
新竹麛偏卧,高槐鸟更啼。
可怜不同赏,分直似岩栖。
长夏斋心坐,清诗为我题。
日晴官署里,天近苑城西。
新竹麛偏卧,高槐鸟更啼。
可怜不同赏,分直似岩栖。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斋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午后官署中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
首句“长夏斋心坐”,点明了时间是漫长的夏季,诗人独自在斋室中静坐,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专注。接着,“清诗为我题”一句,既是对友人方奉常允治赠诗的感激,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日晴官署里,天近苑城西。”描述了夏日阳光普照的官署景象,天空似乎更加接近城西的皇家园林,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空间感。这样的环境设定,为后续的自然景观描写提供了背景。
“新竹麛偏卧,高槐鸟更啼。”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竹林与槐树下的自然生态。新长的竹子旁,小竹子懒散地躺着,仿佛在享受夏日的悠闲;高大的槐树上,鸟儿们欢快地鸣叫,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这种和谐共生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最后,“可怜不同赏,分直似岩栖。”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心态。诗人将自己比作岩栖者,隐喻着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官署内外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而又略带淡淡忧愁的画面。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诗人个人心境与审美情趣的体现。
明月扬州,正缤纷桂子,飞来瑶阙。
入掌珠圆,产自渥洼丹穴。试听啼为英物。
有多少、瑞云高结。
开汤饼、廿四桥边,玉箫檀口吹彻。弄獐书帖。
京华羁客成一笑,屐齿应折。
慧业文人,早向金闺名揭。今喜书香堪接。
看蓬矢、桑弧初设。
卜他日、谢氏超宗,凤毛检觅重说。
乾坤空洞,是何年营构,尽堪栖息。
万点飞云凭顿放,大道本来充塞。
霁月光风,青山绿树,妙意超形色。
絪缊变化,个中示我安宅。
长笑林下山间,无心世故,一枕眠苍石。
造化斡旋身上事,天地本吾居室。
无去无来,非空非相,泰宇元虚寂。
与君勘破,鸢鱼总是粗迹。
微风渐沈漏,中酒今宵,车马直泥人归。
催寒咽涕管弦切,登楼昨梦依稀。
何堪望遥信绝,愁伊人凝伫,树展云迷。
天涯便远,几回肠、泪检征衣。
魂断那时轻别,无绪纪丁宁,立遍斜晖。
多少长亭杨柳,眉痕不绾,钗影成非。
游思倦歇,指重弹、归与春期。
但将歌临怨,吹花任堕,团絮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