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何冉冉,不以春吹嘘。
竹枝何青青,不以寒卷舒。
所以学道者,爱惜如璠玙。
轩窗当其下,琴书与之俱。
感彼赋命偏,忘此生计疏。
修途既坎壈,短景又玄虚。
老色朝无赖,秋声夜有馀。
荆南王子灿,于世竟何如。
桂香何冉冉,不以春吹嘘。
竹枝何青青,不以寒卷舒。
所以学道者,爱惜如璠玙。
轩窗当其下,琴书与之俱。
感彼赋命偏,忘此生计疏。
修途既坎壈,短景又玄虚。
老色朝无赖,秋声夜有馀。
荆南王子灿,于世竟何如。
这首《桂竹歌》由明代诗人刘麟所作,通过桂与竹的象征,表达了对道学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桂香何冉冉,不以春吹嘘”,以桂树的香气悠然自得,不因春风的吹拂而显得更加张扬,隐喻了道学的内在修为,不为外在环境所动,保持自我本真。接着“竹枝何青青,不以寒卷舒”,竹子四季常青,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保持着挺拔的姿态,象征着坚定的意志和不变的品质。
“所以学道者,爱惜如璠玙”一句,强调了学习道学之人应像珍视宝玉一样珍惜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体现了对道学的尊崇和重视。
“轩窗当其下,琴书与之俱”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生活场景,学者在窗明几净的书房中,弹琴读书,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知识的积累,展现了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感彼赋命偏,忘此生计疏”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应过于计较生活的琐碎,而应专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
“修途既坎壈,短景又玄虚”指出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时间短暂且难以把握,暗示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理解。
“老色朝无赖,秋声夜有馀”描绘了岁月流逝的景象,早晨的老态显得无精打采,夜晚的秋风却依然悠长,寓意着时光的无情和自然界的永恒。
最后,“荆南王子灿,于世竟何如”以一个具体人物的未知命运,引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思,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道路和价值。
整体而言,《桂竹歌》通过对桂与竹的赞美,以及对人生、道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绿发朱颜日枯槁,心向梅花两倾倒。
谁知更有少陵翁,江上情多被花恼。
三年家住孤山下,玉树濒湖得春早。
山高有月韵最胜,水近无风香亦好。
凌霜我欲念花寒,对酒花应怜客老。
孤芳一别今几时,更恐山林迹如扫。
罗浮欲入梦成空,遗恨此生常草草。
醉挽芳条欲问谁,满挹清樽酹碧昊。
晚吹悲落叶,微云淡秋阳。
幽花趁佳节,绿酒生寒光。
秋物谁可人,木奴半青黄。
想当持两螯,与客荐一觞。
未须落乌纱,着屐登上方。
池边木芙蓉,亦足醉流芳。
醉辄遣坐客,醒复翻书囊。
心远门常开,足适屦可忘。
念我安得此,用卧秋日长。
衰年迫蹇嵼,病力难取勷。
昔与群少年,登山名跳梁。
醉中看茱萸,尚忆故态狂。
岁月挽不留,老大徒自伤。
但念拜东野,相从日寻常。
丰隆欲鞭车,风伯不借便。
我欲讼风伯,云意亦复变。
帝命谁敢迟,民事那可缓。
油云始肤寸,崇朝忽瀰漫。
深忧轸渊衷,冻雨洗霜霰。
知谁挽银河,倾泻落天半。
喜气同雨来,孙郎语良健。
应怜占籍者,就食免流转。
天子坐法宫,斯民乐芳甸。
云山倘可寻,野水不辞乱。
幽人得新凉,妙作寄三叹。
君锋不可当,我复那能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