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家山似画,寒食后、丽人行。
并缆系垂杨,褰帘却扇,细语闲评。
纵横竹炉茶碗,也当他、斗酒听啼莺。
记得半塘烟柳,昔年曾伫狂生。泠泠。
归梦寄泉声,和醉拥倾城。
看袖拂乌丝,裙挥白练,薄负才情。丁宁。
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
弹到秋江一曲,为谁红泪飘零?
忆家山似画,寒食后、丽人行。
并缆系垂杨,褰帘却扇,细语闲评。
纵横竹炉茶碗,也当他、斗酒听啼莺。
记得半塘烟柳,昔年曾伫狂生。泠泠。
归梦寄泉声,和醉拥倾城。
看袖拂乌丝,裙挥白练,薄负才情。丁宁。
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
弹到秋江一曲,为谁红泪飘零?
此词《木兰花慢》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深情的画面,将思乡之情与回忆中的美好时光巧妙融合。
开篇“忆家山似画”,以山水之景起笔,勾勒出一幅如画般的家乡景象,唤起了读者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怀念。紧接着,“寒食后、丽人行”一句,点明了时间与人物,寒食节后,佳人们在春日里漫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温馨。
“并缆系垂杨,褰帘却扇,细语闲评”几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活动的雅致与和谐,垂杨轻摆,窗帘轻启,女子们低声细语,闲适地品评着周围的一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纵横竹炉茶碗,也当他、斗酒听啼莺”进一步深化了场景的雅趣,竹炉茶香与斗酒听莺,两种不同的生活情趣交织在一起,既体现了文人的风雅,又不失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记得半塘烟柳,昔年曾伫狂生”则将思绪拉回过去,回忆起往昔的岁月,那时的自己或许也曾是那个痴情的狂生,站在烟柳半塘边,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泠泠。归梦寄泉声,和醉拥倾城”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归梦中,泉水潺潺,与醉意相融,拥抱着倾城的美景,仿佛身在其中,感受着家乡的温暖与宁静。
“看袖拂乌丝,裙挥白练,薄负才情”描绘了女子们的动作之美,袖拂乌丝,裙挥白练,不仅展现了她们的优雅姿态,也暗示了她们内在的才华与情感。
“丁宁。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在月明之夜,清露之下,能够静享秦筝之音,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弹到秋江一曲,为谁红泪飘零?”以问句收尾,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现实与未来的感慨,似乎在问,这曲秋江之歌,又是为了谁而弹奏,又是为了谁而飘落了红泪?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怀旧色彩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深深的思乡之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