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史寇诸葛,宾王武瞾贼。
汉高不灭楚,耳馀为比翼。
汉高自万乘,勿劳幸不耳。
孔明胡所尤,天命如斯矣。
临危悲黄狗,拜相感微时。
岂知死与贵,石光忽灭澌。
晋史寇诸葛,宾王武瞾贼。
汉高不灭楚,耳馀为比翼。
汉高自万乘,勿劳幸不耳。
孔明胡所尤,天命如斯矣。
临危悲黄狗,拜相感微时。
岂知死与贵,石光忽灭澌。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对权力、命运、忠诚与机遇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晋史寇诸葛,宾王武瞾贼”开篇,将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诸葛亮与武则天进行对比,暗示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接着,“汉高不灭楚,耳馀为比翼”,通过刘邦与项羽的故事,强调了胜利与牺牲之间的平衡,以及忠诚与合作的重要性。
“汉高自万乘,勿劳幸不耳”一句,进一步探讨了权力的来源与个人品质的关系,提醒人们即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应保持谦逊和谨慎,避免因幸运而忽视了努力与德行的重要性。
“孔明胡所尤,天命如斯矣”提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这位智者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命运的不可抗力,即无论个人如何努力,最终的结果往往由天命决定。
“临危悲黄狗,拜相感微时”描绘了在危难时刻,忠诚与勇气的重要性,以及在低谷时期获得成功后的感慨。最后,“岂知死与贵,石光忽灭澌”总结了人生的无常,无论是生死还是荣华富贵,都如同短暂的光芒,终将消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反映了对人性、命运、权力与忠诚等主题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这光景、能销几度,大都数十寒暑。
结庐人在山深处,万壑千岩风雨。朝复暮。
甚不管、堂堂背我青春去。高情自许。
似野鹤孤云,江鸥远水,此兴有谁阻。
功名事,休叹儒冠多误。韩颠彭蹶无数。
一溪隔断桃源路,只有人家鸡黍。歌且舞。
更不住、醉中时出烟霞语。暂来樵斧。
贪看两争棋,人閒不道,俯仰成今古。
有书来问讯,算忘了,若耶溪。
想命被文魔,情因酒困,心为花迷。东西。
百年过半,玉堂人、久矣隔云泥。
锦树莺嘲蝶弄,翠萝鹤怨猿啼。凄凄。江远暮山低。
梅屋□幽栖。喜陶公无钱,坡公不饮,庄子无妻。
玻璃。碧湖秋水,为几声、渔唱住苏堤。
白发老将至矣,青山归去来兮。
鹤汝前来,与余相从,近乎一年。
每座隅举目,看挥大字,窗前侧耳,听诵佳篇。
月白风清,天高露下,不肯飞腾亦可怜。
鸡群里,见雪衣丹顶,空自昂然。星郎明日南迁。
待送上秋风千里船。
莫因其所好,乘轩受禄,启其所欲,学道升仙。
渠是而今,经纶大手,早取徵书下日边。
长鸣罢,似知余雅意,两翅翩翩。
四海交亲,别离尽多,会合最难。
见西溪老子,情怀乐易,柳溪公子,风度高闲。
铁石心肠,风霜面目,更著中朝霍与韩。
知音者,有颐轩待御,收拾清欢。不才自顾何颜。
也置在诸公酬酢间。
似蒹葭倚依,琼林玉树,萧蒿隐映,春蕙秋兰。
南北乌台,当时年少,双鬓而今半欲斑。
明朝去,向德星多处,遥望钟山。
宝地人来少,柽阴自晚晴。
片云依石润,孤磬出花清。
竹笕分泉细,檀烟上氎轻。
勒铭留水寺,应供宿江城。
适楚涛喧定,归吴雪滞行。
雨苔粘冻屐,廊叶覆閒枰。
琴为蛇纹买,书因鸟迹评。
眼高无佛祖,诗癖有山兄。
句妙唐风在,心空汉月明。
昼禅休树影,夜梵杂松声。
夏减游方兴,秋添住岳情。
何时修白业,去结懒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