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罗敷媚·其三》
《罗敷媚·其三》全文
明 / 龚鼎孳   形式: 词  词牌: 采桑子

红桥宛转支机畔,银汉天梭。一寸秋波。

好处偎人不在多。云绡雾縠官家样,宫画双蛾。

热到心窝。试作胭脂汗底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细腻的画面。"红桥宛转支机畔",以红桥为背景,暗示了女子纺织的场景,桥的曲折线条映衬出女子的柔美身姿。"银汉天梭"则将织女的神话融入其中,象征着女子的纤纤玉手如同天上的织女操控着织机。

"一寸秋波"运用了比喻,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如秋水,含情脉脉。"好处偎人不在多"表达的是,女子的魅力并不在于浓妆艳抹,而是那份天然的韵味和含蓄的情感。

"云绡雾縠官家样,宫画双蛾"描绘了女子的妆容,如云雾般轻盈,仿若宫廷画中的仕女,眉毛如画,精致动人。"热到心窝"则传达出男子对女子深深的喜爱,她的美丽直抵人心深处。

最后,"试作胭脂汗底罗"暗示女子的肌肤白皙,连胭脂都显得多余,仿佛她的自然之美已经胜过了任何人工修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内在美和外在韵味,以及男女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

作者介绍
龚鼎孳

龚鼎孳
朝代:明   字:孝升   籍贯:安徽合肥   生辰:1634年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安徽合肥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龚鼎孳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龚鼎孳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
猜你喜欢

题万间室

少陵老翁饿濒死,意欲大庇天下人。

一椽茆屋不足蔽风雨,安得万间之厦盖覆四海赤子同欣欣。

言狂意广不量力,至今世俗闻者交笑嗔。

侯城小儒愚独甚,不敢嗔笑谓公之意厚且真。

古来致乱皆有因,大臣固位谨持禄,其计止为安一身。

高车大纛耀侈富,子女玉帛骄里邻。

安危得失百不知,更僣膏腴便利田宅遗子孙。

生灵穷苦堕沟渎,寒士困悴无衣绅。

彼也珍羞绮席,歌舞燕乐穷朝昏。

老翁哀痛实为此,熟视鄙夫憸子辟之犬鼠加冠巾。

曰我得志有不为,嫉邪愤世欲救其弊忘贱贫。

至今巳阅八百岁,知翁之意世独少,蹈翁所恶常纷纷。

侯城子,为是惧,人受天地中,何以不与禽兽草木为等伦。

一心运万化,五性涵义仁。

下?后土所不能,上赞皇天之阙燮,调寒暑,抚五辰。

大禹疏百川,伊周综理礼乐政教与世为陶钧。

孔子孟轲不得位,著书明道亦与治水拯世之功均。

吾为孔子徒,忍汩流俗同沉沦。

故题一室曰万间,坐觉宇宙亭毒气势皆前陈。

身贱不敢论政教,誓将修复孔业为世开昏嚚。

室中左右列古书,亦有诸史所笔志义之士忠良臣。

关有子厚,洛有伯淳,群公近出皆凤麟。

美哉子厚,西铭之说何谆谆。

吾恐当时亦感悲叹意,故立此论可与日月同光新。

为君不知此,无以建皇极,为臣不知此,无以康兆民。

愿写此书千万卷,洗濯鄙胸与私智,使知林林之众,皆吾共出而同娠。

视之不至越与秦,尽变呻吟愁叹之俗,若去寒冱逢阳春。

小儒不惜独困处此室,作为雅颂歌圣神,再见中国大治同周殷。

(0)

勉学诗·其二十三

离离园中树,花开动无数。

或红如丹朱,或白如莹素。

今日正自佳,明晨不如故。

易盛还易衰,浮华眼前度。

物情何参差,天地均雨露。

南山有松柏,寿并金石固。

(0)

仰德之深非言可喻谨次渊明九日诗韵叙谢万一

至人宪天德,虚心体群生。

自为代工计,岂为济众名。

惟王间世才,钦圣奉天明。

端居澹无欲,四海流仁声。

耄倪竞稽首,愿王寿千龄。

如彼岷峨高,不骞复不倾。

小臣最陋劣,夙受顾盻荣。

孤恩愧明义,念旧劳睿情。

临风拭病目,思见德化成。

(0)

隋堤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遗柳可栖鸦。

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从后土看琼花。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鼓笳。

(0)

出峡图

瞿塘水如马,五月不可下。

两舟何处来,披图一惊诧。

前行稍趋平,势若閒暇者。

后来方履险,众篙不停把。

岩回古木披,峡束哀湍泻。

嗟尔驾舟人,安危在操舍。

(0)

钦和御制山居诗赐灵谷寺住持·其九

新到山居兴趣多,松门尽日客稀过。

经行偶见岩花落,睡起忽闻山鸟歌。

捷径固非今世有,移文争奈昔人何。

老来已得安心法,一念才生即是魔。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