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平路作三首·其一》
《东平路作三首·其一》全文
唐 / 高适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

(0)
注释
南图:向南的行程。
适:恰好,正好。
不就:没有实现。
东走:向东逃走。
岂:难道,哪里是。
吾心:我的心愿。
索索:形容风声或树叶摇曳的声音。
凉风:秋风。
动:吹动。
行行:行走不断。
秋水:秋天的河水。
深:深邃。
蝉鸣:蝉的叫声。
木叶:树叶。
落:落下。
兹夕:今晚。
愁霖:愁苦的雨。
翻译
我本无意南行,向东逃跑并非我心愿。
瑟瑟秋风吹过,河水渐深行路难。
蝉声落叶相伴,今夜又添愁雨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旅途中所感所思。开篇“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南图或许指的是某个地方,但诗人并没有前往,而是向东行走,这种行动似乎并不符合诗人的本心。

“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写出了秋天的景象,凉风吹拂过树叶发出沙沙声响,每一步都伴随着深邃的秋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这里的“索索”和“行行”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和诗人的步履。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则是对夜晚景色的细腻刻画,蝉在树间鸣叫,木叶随风飘落,这些声音与景象让诗人心中添了一层忧愁。“兹夕”指的就是这一晚,而“愁霖”则是比喻诗人的情绪如同即将倾盆的大雨,充满了即将爆发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以及对于旅途生活的无奈和不适应。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朝代:唐   字:达夫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生辰:704—765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西江月.腊月十六日立春,口占即事

骋辨群英会上,挥豪大字堆中。老夫犹有少年风。

不许光阴閒送。冻草已苏新绿,微阴不碍春融。

明年急务在耕农。学把芹泥翻动。

(0)

八声甘州

渐新桐过影小窗西,惊心已春残。

是连番风雨,昨宵轻暖,今日余寒。

兴懒都妨屐齿,藓径镇长闲。

时复抛书起,独自凭阑。

遥想楼居吴苑,看绕田绿水,排闼青山。

怅归耕无分,寥落送华年。

忍枝头、夭桃繁杏,向晚来、飘砌碎红斑。

休延伫,尽东风好,高处应难。

(0)

夏日燕黉堂

绿阴浓。看梅林堕实,荷沼涵空。

行过小径,飏习习微风。

鸣蝉度曲斜阳下,爱清音、故拂丝桐。

向名园深处,闲祛尘虑,独釂千钟。好景最难逢。

怅秋蟾雾掩,春雨泥融。争如此际,散巾屦从容。

余生行乐知无几,幸衰颜、借酒能红。

待更携翠袖,采新莲子,满泻筠笼。

(0)

绕池游慢

芳园景好,见黄鹂逐伴,翡翠相将。

几曲清溪浮远碧,波痕动、林影苍茫。绕径新篁。

袅风向晚,著面微凉。

亭高望夐,留连未去,立尽残阳。

千载吴宫寂寞,输此日花下,犹藉壶觞。

昨遇灵岩山畔路,蔓草掩、丘冢成行。

想子胥寄恨,怒潮回、空溯荒江。

自策瘦筇,閒时行乐,休吊兴亡。

(0)

南乡子

飞絮雪相兼。谢女清才不道盐。

想得春深三二月,风尖。病怯微寒不卷帘。

瘦影石痕添。胜似眉楼刻意镌。

共许佳茗应称得,纤纤。彩笔吟成只自拈。

(0)

醉太平

箫笳沸空。旌旗飐风。游人列炬如龙。报行程向东。

高台数重。狂花万筒。和平焰字当中。是民心大同。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