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笳沸空。旌旗飐风。游人列炬如龙。报行程向东。
高台数重。狂花万筒。和平焰字当中。是民心大同。
箫笳沸空。旌旗飐风。游人列炬如龙。报行程向东。
高台数重。狂花万筒。和平焰字当中。是民心大同。
这首《醉太平》是汪东在清末近现代初的作品,以描绘场景和表达情感为主。首句“箫笳沸空”形象地写出乐声悠扬,弥漫于广阔的天空之中,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或庆典气氛。接着,“旌旗飐风”描绘出旗帜随风飘动的壮观景象,显示出队伍的行进和士气昂扬。
“游人列炬如龙”进一步描绘游行队伍中火炬的壮观排列,犹如巨龙般蜿蜒,展现了热闹非凡的场面。“报行程向东”则点明了队伍前行的方向,暗示着某种积极进取的动态。
“高台数重”描述了高大的台榭,可能是在庆祝活动中搭建的观礼台,增添了仪式感。“狂花万筒”中的“狂花”可能是指烟花,万筒则形容数量众多,烟花绽放的绚丽景象烘托出欢乐的氛围。
最后两句“和平焰字当中。是民心大同”,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和人民内心对于社会和谐统一的期盼。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手法,传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热烈赞美和追求。
痴牛呆女,谩恩深情远。
一岁惟能一相见。
纵金风玉露,胜却人间,争奈向、雪月花时阻间。
幽欢犹未足,催度桥归,乌鹊无端便惊散。
别後欲重来,杳杳银河,空怅望、不胜凄断。
最可惜、当初泛槎人,甚不问、天边这些磨难。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後堂芳树阴阴见。
疏蝉又还催晚。
燕守朱门,萤粘翠幕,纹蜡啼红慵剪。
纱帏半卷。
记云亸瑶山,粉融珍簟。
睡起援毫,戏题新句谩盈卷。
睽离鳞雁顿阻,似闻频念我,愁绪无限。
瑞鸭香销,铜壶漏永,谁惜无眠展转。
蓬山恨远。
想月好风清,酒登琴荐。
一曲高歌,为谁眉黛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