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负汉已堪怜,直笔何为亦魏编。
却爱曹瞒台上瓦,至今犹属建安年。
诸侯负汉已堪怜,直笔何为亦魏编。
却爱曹瞒台上瓦,至今犹属建安年。
这首诗《铜雀瓦砚》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铜雀瓦砚这一物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与感慨。
首句“诸侯负汉已堪怜”,开篇即以“诸侯”指代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暗含对诸侯背叛汉室的同情与惋惜。接着,“直笔何为亦魏编”一句,借史家著史之笔,引出对历史记载的反思,似乎在问为何正直的历史记录也收录了魏国的历史,流露出对历史公正性的质疑。
后两句“却爱曹瞒台上瓦,至今犹属建安年”,则转向对曹操个人的评价。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人称“奸雄”。诗人在这里“却爱”二字,表达了对曹操的复杂情感,既欣赏其在乱世中的智谋与成就,又对其“奸雄”之名有所保留。铜雀台是曹操所建,而“台上瓦”则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暗示着曹操虽已逝去,但其所建立的功业与时代精神(建安风骨)依然存在,影响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铜雀瓦砚这一具体物象的描绘,寓言般地探讨了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记载的公正性以及文化传承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