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高台》
《临高台》全文
明 / 欧必元   形式: 乐府曲辞

临高台,望山水。山何以高,水何以深。

山高水深,犹可登临。

君门万里不能到,焉得悲愁以终老。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临高台》,由明代诗人欧必元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临高台望山水的景象,表达了对山之高、水之深的赞叹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到达君门的无奈与忧愁。

“临高台,望山水。” 开篇即点题,诗人站在高台上远眺,山水尽收眼底。这既是实写,也是象征,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远。

“山何以高,水何以深。” 这两句设问,引人思考山为何高,水为何深。山高是因为其自然形成的地势,水深则是因为其汇聚了天地间的雨水和地表径流。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人生的哲理——事物的特性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山高水深,犹可登临。” 虽然山高水深,但人们仍然可以攀登高山,涉过深水。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克服困难、追求目标精神的赞颂。

“君门万里不能到,焉得悲愁以终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到达君门的无奈与忧愁。这里的“君门”象征权力与理想,诗人虽有志向却难以实现,因此产生了悲愁的情绪。然而,这种情绪并未使诗人沉沦,而是以“焉得悲愁以终老”的反问,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不甘于现状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

作者介绍

欧必元
朝代:明

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和通甫见赠二首·其一

几年持养副天成,造次云为必中程。

乐内何希傥来贵,畏知唯有白丝清。

蓬瀛尚欠文章手,寰海徒传学行声。

今日诗筒互酬唱,他时回记岂忘情。

(0)

次韵和颜令见寄

再来东白日无休,剸割唯忧或滞留。

满眼烟尘真可厌,幸而涵碧见清秋。

(0)

咏唐史.李卫公

能作膏肓遗萧辅,更于西北振威雄。

若非明主矜羸老,几向高丽弃旧功。

(0)

过桐庐县

舟倚桐庐岸,春风草树明。

经由今假道,潇洒旧闻名。

山势侵云上,溪流见底清。

兹行得佳味,夜枕听滩声。

(0)

杂咏五首·其二

切切声呼泥滑滑,强关人事最无机。

安知巧舌为身累,锁向雕笼不得飞。

(0)

同舍问及故山景物用钟字韵诗以答

洞庭湖外白云峰,醉卧虚堂听晓钟。

涧草岩花无日歇,仙人玉女有时逢。

脂车石路君能去,蜡屐秋风我愿从。

欲藉神方变华发,黄精苗盛菊香浓。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