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过知岑寂,重来况雪天。
人居鸡栅里,路在鸟巢边。
草市开还闭,茅山断复连。
潇江清似镜,悔不问归船。
昨过知岑寂,重来况雪天。
人居鸡栅里,路在鸟巢边。
草市开还闭,茅山断复连。
潇江清似镜,悔不问归船。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的山水旅途之景,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首句“昨过知岑寂”表明诗人昨日曾经经过一个幽静的山岭,而今朝重返这个地方时,却遇到了飘雪的天气,境况与昨不同。
接着,“人居鸡栅里,路在鸟巢边”写出了诗人所见的人家和道路。这里的人家被比喻为“鸡栅”,显得简单而又自给自足,而“路在鸟巢边”则描绘出这条道路的荒凉与偏远,仿佛连鸟类都愿意在此安家。
下两句“草市开还闭,茅山断复连”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变化的观察。这里的“草市”指的是草原或是野地的买卖场所,而“茅山”则是一种荒野之意。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生长与衰败交替的自然规律。
最后,“潇江清似镜,悔不问归船”则转而描写了水面如同明净的镜子一般,这里“潇江”是指流动的江水,而“悔不问归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及时询问归途之船的后悔,透露出一种行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情怀。
春华绚郊甸,粉黛屯如云。
丹舆冠恒饰,来自谁家门?
道旁驻行辔,睨想神先醺。
群婢掖之出,下车偏逡巡。
高鬟灿金凤,炙日流浓芬。
作态自矜贵,气铄诸女群。
迫视眉辅间,拙丑难具论。
庸流寡真目,意羡还效颦。
一日遍城户,旧饰翻巧新。
俗尚信易溺,谁复守其真?
行行且勿行,暂留听我歌。
我歌犹未歌,涕泗交滂沱。
风漪日夕媚,碧桃春始华。
不及楼前水,长得傍君家。
楼前春水流,何以浣我愁?
香罗束腰带,枉饰珊瑚钩。
荷华与鸳鸯,五綵绣两头。
今日空惺惺,明日还悠悠。
野葛非兔丝,安能永牢结?
送子江上行,江柳烟一色。
江鸟啼嘤嘤,江水东流明。
江水东流明,中有宛转声。
海枯白石烂,一诀千秋情。
两心共灰死,有泪谁能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