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得参同两渐和,庄生昨夜访维摩。
若教更会真空意,万卷函经一字多。
会得参同两渐和,庄生昨夜访维摩。
若教更会真空意,万卷函经一字多。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弇园杂咏十六首(其三)藏金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哲学意象,融合了道家与佛家的思想,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句“会得参同两渐和”,“参同”指的是《参同契》,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这里借指道家思想。“两渐”可能是指《易经》中的“渐卦”,象征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整句表达的是理解并融合了道家与《易经》中的变化之道。
次句“庄生昨夜访维摩”,引用了《庄子》中的故事和佛教中的维摩诘菩萨,通过庄周与维摩诘的对话,探讨了生死、虚实、真伪等哲学问题,暗示了诗人与古代圣贤在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
后两句“若教更会真空意,万卷函经一字多”,进一步深化了对哲学思想的理解。这里的“真空”是佛教术语,指一切现象的本质为空无所有,非实体。诗人提出如果能更深刻地理解“真空”的含义,那么即便是浩瀚的经书,每一字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传统哲学智慧的尊重与深入探索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巧妙地将道家、儒家、佛教等不同哲学体系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介夫陵阳奇男子,节义素为人所谈。
身长七尺气万丈,自谓流落谁能甘。
去将旧学中新格,坐取高第如手探。
明年西归有光耀,且请为我来山南。
前日读子诗,快我烦病躯。
若坐大暑中,琼杯饮琳腴。
辞严意清绝,敢谓人所无。
子乃不自高,尚尔尊圣俞。
为我诵佳句,实亦郊岛徒。
遂云有家藏,两轴如椽粗。
我方嗜此学,常恨失所趋。
愿子少假之,使之识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