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白露寒,古驿丹枫暮。
雁叫芦花四五声,衰草天涯路。
不见相思人,空见相思树。
剩水残山无限程,立马斜阳渡。
深闺白露寒,古驿丹枫暮。
雁叫芦花四五声,衰草天涯路。
不见相思人,空见相思树。
剩水残山无限程,立马斜阳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旅途中凄凉而孤独的画面。首句“深闺白露寒”以闺阁的冷清和白露的寒意开始,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寒冷。接着,“古驿丹枫暮”则将场景转换至古老的驿站,夕阳映照下的丹枫,既美丽又略带悲凉,仿佛预示着离别的哀愁。
“雁叫芦花四五声,衰草天涯路”两句,通过雁鸣和芦花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荒凉与孤独。雁群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而“四五声”的数量感,也让人感受到这份声音的稀疏和遥远。芦花随风飘扬,与衰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暗示了主人公行走在无尽的天涯路上,孤独而漫长。
“不见相思人,空见相思树”则是情感的转折点,诗人通过“相思人”与“相思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旅途中,虽然没有见到心爱的人,但心中却始终挂念着对方,如同那棵孤独地生长在路边的相思树,默默承载着思念的重量。
最后,“剩水残山无限程,立马斜阳渡”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在剩下的山水之间,还有无数的路程等待着旅人去跨越。诗人站在斜阳下,似乎在思考着前方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与期待。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旅况·卜算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思念与希望的旅人世界,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旅途、人生以及情感的独特感悟。
江绕淮城,云昏楚观,一枝烟笛谁横。
晓风吹帽,霜日照人明。
暗恼潘郎旧恨,应追念、菊老残英。
秋空晚,茱萸细撚,醽醁为谁倾。
人间,真梦境,新愁未了,绿鬓星星。
问明年此会,谁寄幽情。
倚尽一楼残照,何妨更、月到帘旌。
凭阑久,歌君妙曲,谁是米嘉荣。
嵯峨楼观青山头,昔曾避暑离宫游。
吴王旌旆堕冥漠,至今古木涵清秋。
谁听白纻歌声接,细扑飞尘石榴叶。
银烛吹灰别泪残,夜半虚廊响行屧。
美人何处凝娇魂,五色定化蝴蝶翻。
几人深闺有馀怨,当昼巨栎号惊猿。
千年惟见春风在,绿草虽存颜色改。
寂寞栏干绕断肠,满径寒香不堪采。
朝云为我光徘徊,须臾径入姑苏台。
遗踪灭迹竟难望,叶落空林归鸟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