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有古剑,白虹夜流辉。
炯然三尺雪,化作青蛇飞。
岂无千金直,待价将安归。
挂向徐君墓,时闻鬼母啼。
床头有古剑,白虹夜流辉。
炯然三尺雪,化作青蛇飞。
岂无千金直,待价将安归。
挂向徐君墓,时闻鬼母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古剑的神秘与价值,以及其潜在的命运。开篇“床头有古剑,白虹夜流辉”,以夜空中的白虹为喻,生动地展现了古剑在夜晚散发出的耀眼光芒,暗示了这把剑非同寻常的品质和力量。接着,“炯然三尺雪,化作青蛇飞”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剑比作三尺长的雪,又说它化作青蛇飞舞,既表现了剑的锋利与灵动,也增添了剑的神秘色彩。
“岂无千金直,待价将安归”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古剑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这样的宝剑,究竟应该以何种价格出售,又会归于何人?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古剑的形象更加丰富,引人遐想。
最后,“挂向徐君墓,时闻鬼母啼”则将古剑的命运与传说中的徐君墓联系起来,暗示了这把剑可能承载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故事。徐君墓的设定,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还通过“时闻鬼母啼”的细节,营造了一种阴森而又充满想象的氛围,让人不禁思考古剑背后的故事及其最终的归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把古剑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与想象,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对珍稀之物的赞美与对未知命运的探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