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挟策马萧萧,北望燕云道路遥。
紫塞晓行闻雁叫,黄河夜渡见鱼跳。
周回四蜀愁双剑,浩荡三湘梦六桥。
踏遍乾坤犹是客,小山丛桂不能招。
抱琴挟策马萧萧,北望燕云道路遥。
紫塞晓行闻雁叫,黄河夜渡见鱼跳。
周回四蜀愁双剑,浩荡三湘梦六桥。
踏遍乾坤犹是客,小山丛桂不能招。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名为《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和对未来道路不确定感慨的诗篇。
“抱琴挟策马萧萧,北望燕云道路遥。”诗人以抱着琴,拿着策(古代行走时用的竹杖或木棍)出发,骑着马在萧萧风中向北方的燕云远眺,那里是自己心向往之地,但距离却那么遥远。
“紫塞晓行闻雁叫,黄河夜渡见鱼跳。”诗人描绘了清晨穿越边塞时听到大雁的鸣叫,夜晚渡过黄河时看到水中鱼儿跳跃的情景,这些意象都强调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辛酸。
“周回四蜀愁双剑,浩荡三湘梦六桥。”诗人提到周围的四川山势,使他想起了古代英雄豪杰的故事,而自己的心中却充满了忧虑;“三湘”指的是湘江流域,这里是诗人的梦境,他梦到了那里的六座桥梁,可能象征着自己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期待。
“踏遍乾坤犹是客,小山丛桂不能招。”尽管诗人已经走遍了天涯海角,但仍旧感到自己是个过客;即使面对小山上的丛生桂树,也无法引起他的兴趣或安慰,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定。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