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六》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六》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抱琴挟策马萧萧,北望燕云道路遥。

紫塞晓行闻雁叫,黄河夜渡见鱼跳。

周回四蜀愁双剑,浩荡三湘梦六桥。

踏遍乾坤犹是客,小山丛桂不能招。

(0)
注释
抱琴:携带古琴。
挟策:拿着书卷。
马萧萧:马蹄声清脆。
紫塞:北方边塞。
晓行:清晨出发。
雁叫:大雁鸣叫。
黄河:中国重要河流。
夜渡:夜晚过河。
鱼跳:鱼儿跳跃。
周回:环绕。
双剑:象征忧愁。
梦六桥:梦中见到六座桥。
乾坤:天地。
客:旅人。
小山丛桂:小山上的桂花。
不能招:无法挽留。
翻译
怀抱古琴,策马出行,马蹄声萧萧,向北远望燕云之地,路途遥远。
清晨在紫色边塞行走,听到大雁的叫声,夜晚过黄河时看见鱼儿跃动。
环绕四蜀之地,心中忧虑如双剑刺痛,梦中漫游三湘,怀念六座桥梁。
走遍了天地,仍然感到漂泊不定,即使小山丛中的桂花再美,也无法留住我。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名为《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和对未来道路不确定感慨的诗篇。

“抱琴挟策马萧萧,北望燕云道路遥。”诗人以抱着琴,拿着策(古代行走时用的竹杖或木棍)出发,骑着马在萧萧风中向北方的燕云远眺,那里是自己心向往之地,但距离却那么遥远。

“紫塞晓行闻雁叫,黄河夜渡见鱼跳。”诗人描绘了清晨穿越边塞时听到大雁的鸣叫,夜晚渡过黄河时看到水中鱼儿跳跃的情景,这些意象都强调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辛酸。

“周回四蜀愁双剑,浩荡三湘梦六桥。”诗人提到周围的四川山势,使他想起了古代英雄豪杰的故事,而自己的心中却充满了忧虑;“三湘”指的是湘江流域,这里是诗人的梦境,他梦到了那里的六座桥梁,可能象征着自己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期待。

“踏遍乾坤犹是客,小山丛桂不能招。”尽管诗人已经走遍了天涯海角,但仍旧感到自己是个过客;即使面对小山上的丛生桂树,也无法引起他的兴趣或安慰,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定。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病中四首·其三

半间七尺呻吟地,拥被披裘对夕曛。

侵隐墨蚊何善伺,缘空朱蚁似多闻。

芳樽独负忘归子,良药全凭抱节君。

莫道前轩花有径,未能著屐已离群。

(0)

七弟、沅真、光三、会贞同舟泛海,拟在姑苏登岸,驰赴秋闱,赠别

仙舟李郭去从容,别酒兰英气味浓。

六月天云开岛屿,南风海水似吴松。

珠连夜照蟾光合,鹏徙秋程雁字逢。

直到姑苏枫叶岸,寒山晓寺待鸣钟。

(0)

二月朔三日即事·其一

风回潮涌沸千滩,马上相逢无好颜。

几处军声谈笑里,一年春色是非间。

仓皇道路应多梗,脱略风规偶踰闲。

降将昔闻蒙上赏,鲸鲵何日悔愚顽!

(0)

题凤山邑署柬澄庵

山光延海色,新县旧营边。

作吏有三载,所居惟一廛。

秋花隐怪石,夕鸟翻寒烟。

鼓角夜悲壮,知予耐稳眠。

(0)

秋日杂诗二十首·其六

诸蕃多窟宅,深就瘴云安。

竹坞疑熊馆,茆居结马鞍。

山荒朝猎豹,田熟夜防獾。

此是羲皇上,文身似羽翰。

(0)

赠许秀才远

傲骨崚嶒迥出尘,閒抛诗画与乡邻。

韩康卖药梅生隐,道是寻常行路人。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