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问我山居乐,第一读书松竹林。
世上万缘都不到,时时证入圣贤心。
友人问我山居乐,第一读书松竹林。
世上万缘都不到,时时证入圣贤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以读书为乐的生活状态。首句“友人问我山居乐”,开门见山地引出话题,通过友人的询问,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态度和感受。次句“第一读书松竹林”点明了诗人的主要乐趣在于山林中的阅读,将自然环境与个人精神追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后两句“世上万缘都不到,时时证入圣贤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诗人强调在山居生活中,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他能够静心读书,不断深入理解圣贤的思想,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智慧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在精神层面与古代圣贤相契合,达到了某种心灵上的共鸣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友人的提问引出主题,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与书籍中寻求精神慰藉和智慧提升的心境。诗中流露出的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倾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西家儿童不识虎,报竿驱虎如驱牛。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