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黄鲁直烧香二首·其二》
《和黄鲁直烧香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0)
注释
万卷:形容书籍众多。
明窗:明亮的窗户。
斓斑:色彩斑斓,这里指字迹模糊不清。
一炷:一根。
烟消:香烟燃尽。
火冷:炉火冷却。
半生:大半生。
身老:身体衰老。
心闲:心境悠闲。
翻译
在无数明亮窗户的小字中,眼睛看花了,只剩下斑驳的痕迹。
一根香烟燃尽,炉火冷却,大半生过去了,身心却感到宁静安闲。
鉴赏

这两句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出自《和黄鲁直烧香二首(其二)》。这是一首小型的抒情诗,其特点在于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在书房中阅读时的情景。万卷书籍摆放在明亮的窗前,小字指的是书中的文字,由于年岁增长,眼睛已经有些疲惫,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文字。这不仅是对视力衰退的描述,也隐喻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虽有追求,但已不再执着。

“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禅意。香炉中的一炷香燃尽,火焰熄灭,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而“半生身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年龄增长、身体衰老的感受,但这种感受并没有带来焦虑或悲哀,反而是“心闲”,内心异常平静。这显示出苏轼在面对生命消逝时所展现出的超然与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这种境界,不仅体现了苏轼个人的情操,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卢蒲江雪夜约同直省中出示采菊读书煎茶种橘四诗索危秘书诸名胜同赋·其一

拙须务速巧须迟,尽巧依稀与拙宜。

除却艺兰纫楚佩,反骚只有落英诗。

(0)

赠丁相士

张雪湖家苜蓿盘,坐中著眼恐应难。

似华表鹤仍同姓,与华山人不两般。

客舍须寻佳处住,热官多是冷时观。

却须索我形骸外,莫作三支一等看。

(0)

盆竹

老瓦新淇奥,清风小渭川。

有孙皆抱节,无地可行鞭。

不肉甘吾瘦,敲扉僦榻眠。

多君不受暑,移傍枕帷边。

(0)

送高菊涧访方岩侍郎

尘涨软红深,髯高独访寻。

贫交难偶俗,生事不关心。

米贵甘餐玉,楼宽苦僦金。

霞标连雁荡,款款度岑崟。

(0)

酬金陵吴别驾

乡来王谢不传衣,只有乌衣乌鹊知。

无限去思无处系,断魂长是燕归时。

(0)

冷泉待月·其三

眩转金波凝不阑,特寻佳处阁团团。

南飞乌鹊噇眠去,独与飞来小朵看。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