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风格上典型地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又充满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写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人生难以把握的无常。
首句“流莺飘荡复参差”中,“流莺”指的是水边的荷花,而“参差”则形容它们在水面上的摇曳姿态。这里寓意着生命如同这些荷花,漂浮不定,无法预料。
接着,“渡陌临流不自持”,“渡陌”和“临流”都是描写诗人在自然中的行动,“不自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微妙感情,是一种无力感,也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
第三句“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巧啭”指的是鸟儿的叫声,“岂能无本意”意味着即便是自然界的小动物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发出声音。后半句“良辰未必有佳期”则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时光无法预知和把握的忧虑。
第四句“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句话通过对气象变化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无常,以及人类生活中不可预测的变幻。这里,“风朝露夜”形容天气的多变,而“万户千门开闭时”则是对人间世事更迭更新变的生动描绘。
最后两句“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诗人回忆起往昔对春天的哀伤,那些美好而易逝的事物让他难以忍受。末了,“凤城何处有花枝”则是对未来的探询和寻觅,也许是在希望找到那些能代表美好的“花枝”,即便是在虚幻的凤城中。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美好易逝以及未来不可预知的深刻感悟。它不仅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意境和情感,还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留给后世无尽的思考和享受。
舍舟登名山,名山何崒嵂。
千林觱篥鸣,两岸芙蓉出。
江空钓石悬,贡犀金锁失。
珠树长丹房,榴花秘瑶室。
帝子久不归,妖猿寻故匹。
独扪壁上萝,笑采松间实。
行逢一老僧,引我礼仙佛。
飞泉进苦茗,磨崖以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