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张饰庵,学到贲上白。
真贲初非文,至饰亦无色。
君看瑄玉姿,岂借青黄饰。
宝气不自中,白虹贯空碧。
饰庵隐岷岭,英名震京国。
鲁论感凤叹,春秋辩麟获。
孝庙聘丘园,有来校坟籍。
光皇访忠贤,再起贰卿棘。
未应两朝旧,不侍九重侧。
训词揭昭回,圣意深记忆。
盍归赞人文,小却犹讲席。
未要从子真,带月耕岩石。
吾友张饰庵,学到贲上白。
真贲初非文,至饰亦无色。
君看瑄玉姿,岂借青黄饰。
宝气不自中,白虹贯空碧。
饰庵隐岷岭,英名震京国。
鲁论感凤叹,春秋辩麟获。
孝庙聘丘园,有来校坟籍。
光皇访忠贤,再起贰卿棘。
未应两朝旧,不侍九重侧。
训词揭昭回,圣意深记忆。
盍归赞人文,小却犹讲席。
未要从子真,带月耕岩石。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题目为《题张季长少卿饰庵庵名取告词云学足以自饰》。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颂扬友人学问和品德的诗歌。
首先,"吾友张饰庵,学到贲上白"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朋友的学问比作纯洁无瑕的玉石,表达了对其学识和品格的高度评价。接着,"真贲初非文,至饰亦无色"进一步强调这种评价不是出于夸张或装饰,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诗人随后用一系列的意象来形容朋友的才华和德行,如"瑄玉姿"、"宝气不自中"、"白虹贯空碧"等,都是强调其超凡脱俗,不需借助外在装饰即能展现光彩夺目的特质。
在"饰庵隐岷岭,英名震京国"一句中,诗人赞扬朋友不仅学问深厚,而且其美好品德和卓著成就早已声名远播,甚至影响到京都。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历史上有类似经历的人物进行引用,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对张饰庵的赞誉。
最后,诗人通过"训词揭昭回,圣意深记忆"等语,表达了朋友学问和德行得到了君主或高层的认可,并希望其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如"盍归赞人文,小却犹讲席"所示。
整首诗通过对张饰庵学识与品格的高度评价,以及借鉴历史上的贤者来加以映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高雅的文学风格。
秦台人去无踪,空馀绿树连天表。
瑶京路远,缑山夜永,离愁萦绕。
露咽玄蝉,霜栖白鹤,月寒烟袅。
想孤鸾舞罢,碧桃花尽,长是怨多欢少。
梦里軿车过处,见苍梧、九峰青小。
脩篁染泪,沧江流恨,年年不了。
广莫风悲,昭华玉冷,声沉云杪,又扶桑、日上靡蓱光散,蓬池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