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峨嵋山僧寄筇竹杖同赋》
《峨嵋山僧寄筇竹杖同赋》全文
明 / 释今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霜根斸得换枯藤,点破峨嵋六月冰。

深伴团瓢依曲盝,扶看瀑布上崚嶒。

烟霞拂拭交湘客,风雨飞来寄岳僧。

宜近石头听说法,捧持童子发鬅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僧人赠予筇竹杖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霜根斵得换枯藤”,以“霜根”与“枯藤”对比,暗示了竹杖的珍贵与来历之深,仿佛是从寒冷之地生长出的生命力。接着,“点破峨嵋六月冰”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强调了竹杖的非凡之处,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带来清凉与宁静。

“深伴团瓢依曲盝,扶看瀑布上崚嶒”两句,通过“团瓢”和“瀑布”的意象,展现了竹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它所承载的超然脱俗的精神追求。竹杖如同引导者,引领着诗人或读者攀登险峻的山峰,同时也陪伴在平静的水边,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烟霞拂拭交湘客,风雨飞来寄岳僧”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杖的用途与价值,它不仅能够抵御风雨,还能作为旅途中与友人的交流媒介,传递情感与智慧。这里的“湘客”与“岳僧”代表了不同背景的人们,但都因这根竹杖而有了心灵上的连接。

最后,“宜近石头听说法,捧持童子发鬅鬙”表达了竹杖与佛法的关联,暗示了赠杖之人对佛法的虔诚与理解。竹杖不仅是一根物理上的工具,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引,鼓励人们接近真理,聆听教诲,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竹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精神力量。

作者介绍

释今龙
朝代:明

今龙,字枯吟。茂名人。礼石波禅师受具。明桂王永历十三年(一六五九),参天然于雷峰,为典客,随入丹霞。会石鉴禅师分座怡山,奉命以监寺辅行。洎石公退院,从福州往参天童,当机大悟,木陈和尚付以大法。寻示寂天童。著有诗稿。事见高雷旅港同乡会《高雷文献专辑》。
猜你喜欢

应天长·其一秋闺,集唐词

玉京人去秋萧索。愁眉敛翠春烟薄。

倚兰桡,捲珠箔。前事岂堪重想着。酒醒情怀恶。

灯背小窗高阁。离魂何处飘泊。柳阴烟漠漠。

(0)

偷声木兰花·其四崧台岁暮,题家书尾,寄闺人

男儿意气差无苦。累汝兼持门与户。典尽空箱。

泪裹珍珠仔细藏。遥闻薄产丰年熟。

来岁官逋先赋足。事事关心。别有关心愁更深。

(0)

江南好八首·其七

平湖好,一夕五城秋。

飞雨归舟纷绮兴,浮云度梦亦清游,徙倚近欢俦。

(0)

浣溪沙·其三过新津里

燕子重窥旧巷门,帘栊一抹黯离痕,画楼不似昔年春。

月暗香沈人去久,尘飞云散梦来频,何堪掩涕转归轮。

(0)

浣溪沙

夜色凄凄一望閒,暮春天气近秋寒,笙歌到此已阑珊。

渐远眉痕犹殢酒,乍抛情绪尚馀欢,未应竭泪向花弹。

(0)

村居二十馀日,身在田畴,宜有所慕,乃蓑笠耰锄间不类农家气味,殊足慨也;因作杂诗·其二

潮人徙瘴海,胸怀若波澜。

结茆蔽风雨,窜伏良非难。

贪饕佃甫田,食粒不输官。

散若蜂虿毒,聚如蚯蚓蟠。

听言颔其颐,胡越于肺肝。

东家娶新妇,自云家始安;

邀人饮椰酒,置馔罗棕盘。

姓名入版籍,趋走逐衣冠。

睚眦在俄顷,犹能为鬼弹。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