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
《秋日》全文
宋 / 曾巩   形式: 古风

阴气先赢纵秋热,时节有几相与夺。

情知赫日不可久,须听西风生木末。

浮云满天明复暗,天意自然如惨怛。

园林秀色已渐失,次第岂能无叶脱。

南山独佳不可挫,气象更清连日月。

燕飞度海向何处,今去昔来真可劣。

绣帘锦幕不算重,从此朱门戒霜雪。

谁怜丱角歌者哀,岁岁苦贫思短褐。

(0)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曾巩的《秋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首句“阴气先赢纵秋热”写出了秋季初来的凉意逐渐战胜暑热,暗示季节更替。接下来,“时节有几相与夺”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规律的争夺。

“情知赫日不可久”表达了对炎炎夏日终将过去的理解,而“须听西风生木末”则以西风吹过树梢,预示着秋意渐浓。诗人观察到“浮云满天明复暗”,天空阴晴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天意的深沉。

“园林秀色已渐失,次第岂能无叶脱”描述了秋季景色的凋零,树木开始落叶,暗示时光无情。然而,南山景色依旧美好,气候更为清爽,“气象更清连日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宁静。

“燕飞度海向何处”借燕子南飞寓言人生漂泊,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绣帘锦幕不算重,从此朱门戒霜雪”暗示富贵人家也难以抵挡严冬的到来,引出贫寒之人的困境。

最后两句“谁怜丱角歌者哀,岁岁苦贫思短褐”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贫困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同情,尤其是对于那些贫穷的读书人,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哀愁,只能年复一年地忍受贫困,渴望温暖的衣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日景象的描绘,寓言人生的无常和贫富悬殊,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作者介绍
曾巩

曾巩
朝代:宋   字:子固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生辰:1057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猜你喜欢

海珠留题

三山失为摧鳌极,期劫传闻遗一洲。

羊城相望亦海市,珠宫未必非蜃楼。

寒光切逼南斗避,灵怪恍惚天吴愁。

醉来一榻倚云径,榆花满空枫叶秋。

(0)

避暑山中十咏·其三登楼

空苍望不极,晓色太分明。

樵雁平相接,旗萝翠欲擎。

北阁云方淡,东山暑气轻。

忽惊浮旭日,已觉动冲情。

(0)

环谷八咏·其一榕阴夜月

层荫散碧漪,月色信寒翠。

稚子喜相呼,去拾瑶琼翠。

(0)

自城徒回乡间旧居寄伦白山同年

五月空山熟荔枝,两年经暑寄岩扉。

石渠天远梦不到,藤枕林深客亦稀。

卖宅拚耕桑梓里,卧锄真咏太平时。

想应山禁馀清暇,亦对薰风忆旧知。

(0)

八景诗为潮阳萧同年题·其二中虚亭

洞然启八荒,茫茫混天地。

真虚不是空,万物深以备。

(0)

别罗楠塘五首楠塘江右新昌人善河洛真数推易理以示人趋吉避凶甚验云·其二

晦翁封事亦草草,筮得遁爻始焚稿。

何如高卧武彝峰,九曲棹歌泛玄岛。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