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气先赢纵秋热,时节有几相与夺。
情知赫日不可久,须听西风生木末。
浮云满天明复暗,天意自然如惨怛。
园林秀色已渐失,次第岂能无叶脱。
南山独佳不可挫,气象更清连日月。
燕飞度海向何处,今去昔来真可劣。
绣帘锦幕不算重,从此朱门戒霜雪。
谁怜丱角歌者哀,岁岁苦贫思短褐。
阴气先赢纵秋热,时节有几相与夺。
情知赫日不可久,须听西风生木末。
浮云满天明复暗,天意自然如惨怛。
园林秀色已渐失,次第岂能无叶脱。
南山独佳不可挫,气象更清连日月。
燕飞度海向何处,今去昔来真可劣。
绣帘锦幕不算重,从此朱门戒霜雪。
谁怜丱角歌者哀,岁岁苦贫思短褐。
这首宋朝诗人曾巩的《秋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首句“阴气先赢纵秋热”写出了秋季初来的凉意逐渐战胜暑热,暗示季节更替。接下来,“时节有几相与夺”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规律的争夺。
“情知赫日不可久”表达了对炎炎夏日终将过去的理解,而“须听西风生木末”则以西风吹过树梢,预示着秋意渐浓。诗人观察到“浮云满天明复暗”,天空阴晴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天意的深沉。
“园林秀色已渐失,次第岂能无叶脱”描述了秋季景色的凋零,树木开始落叶,暗示时光无情。然而,南山景色依旧美好,气候更为清爽,“气象更清连日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宁静。
“燕飞度海向何处”借燕子南飞寓言人生漂泊,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绣帘锦幕不算重,从此朱门戒霜雪”暗示富贵人家也难以抵挡严冬的到来,引出贫寒之人的困境。
最后两句“谁怜丱角歌者哀,岁岁苦贫思短褐”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贫困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同情,尤其是对于那些贫穷的读书人,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哀愁,只能年复一年地忍受贫困,渴望温暖的衣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日景象的描绘,寓言人生的无常和贫富悬殊,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