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和石末公闻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怆然有感二首·其二》
《次韵和石末公闻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怆然有感二首·其二》全文
元 / 刘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弟子舆尸漫有师,圮桥谁共老人期。

龙鱼并出应难识,樗栎无庸幸见遗。

每上楼台瞻北极,愿闻波浪帖南陲。

吴山越水元相接,莫更中流下铁椎。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次韵和石末公闻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怆然有感二首》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首句“弟子舆尸漫有师”,以“弟子”比喻自己,暗示了对时势动荡、师道不存的忧虑;“舆尸”则暗指社会的衰败,如同尸体般缺乏生气。次句“圮桥谁共老人期”,描绘了一幅孤独老者在破败桥梁上等待无人的场景,寓含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孤独感。

第三句“龙鱼并出应难识”,借龙鱼之象,可能象征着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让人难以辨识真伪。“樗栎无庸幸见遗”,以樗栎(低劣的木材)自比,表达了不被重用的无奈,同时也希望不被世俗所遗弃。

第四句“每上楼台瞻北极”,诗人常登高望远,寄情于北方的北极星,寓意对国家政局的关注和对北方边疆的忧虑。“愿闻波浪帖南陲”,则表达了对南方边疆安宁的期盼,希望局势能如波浪贴地般平静。

最后两句“吴山越水元相接,莫更中流下铁椎”,以地理相连的吴山越水象征国家统一,警告不要在关键时刻做出破坏统一的举动,暗示了对某些潜在威胁的警惕。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遭遇和对时局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作者介绍
刘基

刘基
朝代:元   籍贯: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   生辰: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
猜你喜欢

壬申元日作·其五

衰暮弥教爱日深,非关葵藿解倾心。

重轮岂可亏元旦,枉矢何当射太阴。

歌舞东君贤姱在,起居西母阿环临。

折花扶木持为寿,长向龟台听啸音。

(0)

杨忠庵饮余西湖用乐天晚归韵

烟中孤屿小,柳外数星稀。

人向六桥过,僧从三竺归。

湖波月照席,竹杏风吹衣。

深夜暑还在,不嫌山雨霏。

(0)

常山道中见梅花盛发二首·其二

淡荡春光雨雪馀,官梅夹道已全舒。

总无载酒看山伴,亦是出郊览胜初。

(0)

得朱秉器汾上入蜀书时予将归岭外口占代柬

使君参省大藩侯,三尺今持入蜀游。

绵上云移汶领日,峨眉雪照剑门秋。

趋朝簪履曾相忆,开府旌旗不可留。

渐隔翱翔天路远,更能竿牍问沧洲。

(0)

立秋日同李明府过宝藏上人遇法光禅师

商飙忽到双林下,相见伏牛山里人。

连花会上看颜色,问是恒河第几尘。

(0)

岁暮即事杂言六章·其三

冲寒裹头出,剥啄何太紧。

征诗胜征税,责文如责进。

才枯思复竭,拒之则不忍。

何不焚笔研,深山采薇菌。

悭心久已无,名根或难尽。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