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许复何如,法界一蘧庐。
于中全谛实,此外尽撩虚。
非许复何如,法界一蘧庐。
于中全谛实,此外尽撩虚。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名为《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的第四首。诗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深邃哲理的领悟与追求。
“非许复何如,法界一蘧庐。” 开篇即以“非许复何如”提出疑问,引出对法界的思考。法界,佛教术语,指一切存在和现象的总和。蘧庐,比喻短暂、无常的事物。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唯有佛法能提供永恒的指引与慰藉。
“于中全谛实,此外尽撩虚。” 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真谛。在佛法的智慧中,一切皆是真实的,没有虚妄可言。而超出佛法范围之外,世间的一切则充满了虚幻与不真实。这不仅是对佛法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与表面的满足时,不应忽视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与修行。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佛法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精深理解与独特见解。通过这样的表达,不仅传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之情,也鼓励读者深入体味佛法的精髓,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独树墙西老更繁,几回相伴月黄昏。
东风只为芳菲计,不道飞花已满园。
小桃甚小能芬芳,乃在主人厅柱傍。
忽然见此婉清扬,使我废书典衣裳。
去年柔弱风中狂,樊姬痴小未解妆。
绿罗衫袂红锦裆,一笑伴我窗风凉。
一春寂寞卧桁杨,花气扑帘闻昼香。
水瓢竹格小匡床,主人乃是江左王。
小桃小桃弗尔伤,坐看明年厅柱长。